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腋汗

猜你喜欢

  • 升清消毒饮

    《医方经验汇编》方。牛蒡子、玄参、人中黄、杭菊花、桔梗各9克,紫背浮萍12克,连翘、薄荷、僵蚕各6克,黄连1.8克,升麻2.4克,鲜荷叶1小张。水煎服。治重证大头瘟,憎寒发热,头面焮肿,破流秽水,状如

  • 知羞草

    出《南越笔记》。即含羞草,详该条。

  • 疠风二便下血

    证名。为疠风兼证。见《杂病准绳》卷五。由气虚而引起的,宜用四君子汤加升麻、当归;因元气下陷而引起的,服补中益气汤;肾虚者用六味地黄丸。

  • 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论》方。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一两,半夏二十铢,大枣四枚,芒硝二两。先煎前七味,去滓,后入芒硝,更煮微沸,分二次服。治伤寒病少阳未解,阳明燥结,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

  • 烦乱

    证名。指心烦意乱。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参见烦、烦躁条。

  • 鼻汗

    证名。指鼻上局部多汗。《医林绳墨·汗》:“或有鼻汗者,凡遇食饮汤饭,则鼻上多汗,此肺虚乘热也。宜以益肺凉血,可用人参固本丸。”

  • 脱肛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

  • 外治法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

  • 骨热

    病证名。骨蒸的前驱症状。《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阳气偏盛,水不足,脏腑积热,熏灼肌体,盛则消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症见低热长期不退,或潮热,或发热不规则,烦渴,盗汗等。治宜清热养

  • 棉桃壳

    见《安徽中草药》。即棉花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