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魏之琇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黄庭中景经注》。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皂矾末(煅,醋淬)不拘量。为末,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治食劳黄,目黄身黄者。
病证名。《千金要方》卷五上:“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浮,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少时热盛极,体当风,风热相搏所得也。”参见小儿风疾瘾疹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乳蛾发于一侧者为单肉蛾;发于两侧者为双肉蛾。见乳蛾条。
古病名。《世医得效方》卷十:“玉茎硬不痿,精流无歇时,时如针状,捏之则脆,乃为肾满漏疾。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
【介绍】:见许昭条。
经穴名。代号KI1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1.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
病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饮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水渍入胃,名为溢饮滑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乃督脉之病也。”参见饮泻、水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