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来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首载《千金要方》。旧说精神疾患是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其数十三,故称十三鬼穴。十三鬼穴,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今多指人中(鬼宫)、少商(
经验方。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制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三两。为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搽患处。功能收涩生肌。治皮肤病,滋水浸淫,日久不止;烫伤腐肉已化,新肌不生者。
【介绍】:见陈元赟条。
①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肺形草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拦路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①即血疝。见《儒门事亲》卷四。《证治准绳·杂病》:“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小腹两傍、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治宜和血散瘀为主。可
指针刺时,如何使用押手协助刺手进针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指切押手法,撮捏押手法,舒张押手法,骈指押手法等数种。详各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无头疽生于肩中廉(肩峰正中)者,属三焦、胆二经。证治见肩疽条。
病名。见《咽喉急症秘书》。认为是肺家之病,吃汤饮食俱要抢呛出,治须润肺疏风降气之剂。参见还食风条。
方书。不分卷。清张朝震(东川)撰。刊于1888年。分小儿科、女科、男科杂症三门,收录验方96首,颇多个人临证心得。现存初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①瘀,指瘀积。热邪瘀积于血分。②瘀,指瘀血。因热邪深陷营血分,阻滞血络而夹瘀;或本有积瘀,久而夹热,均可致瘀热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