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渴

猜你喜欢

  • 土柴胡

    ①见《陆川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苦地胆之别名。各详该条。

  • 小元宝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小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 章门

    经穴名。代号LR13。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位于侧腹部、腋中线直下,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之际;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针灸甲乙经》)。

  • 鼻洞

    出《灵枢·忧恚无言》。即鼻孔。详该条。

  • 落得打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 开合枢

    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合”与“阖”同义,故“开合枢”即“开阖枢”。参见关、阖、枢条。

  • 烦乱

    证名。指心烦意乱。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参见烦、烦躁条。

  • 临产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临蓐、临盆、临月、临草、卧蓐、坐蓐、坐草、草蓐、上草、免蓐。指临近生产,进入分娩期。

  • 少阴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后,名曰少阴。”本经多气少血。因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起着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阴为枢”之说。参见手少阴心

  • 伏冲之脉

    见《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类经》十三卷注:“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一说“伏冲”乃“伏冲”之讹误,“伏”为“太”之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