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岭南卫生方》。为麻油之别名,详该条。
《焦氏喉科枕秘》卷二方。茯苓、苏梗、甘草、栀子、陈皮、桔梗、贝母、香附、天花粉、枳壳、半夏。加生姜一片,水煎服。治风热喉丹,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如火盛咽痛色紫,去半夏、生姜,加黄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感冒夹有食积。症见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等感冒症状外,常伴有脘闷暖气,口臭,呕吐酸馊及未消化之食物,腹胀,甚或腹痛,便秘,脉滑,指纹沉滞。表里俱实,发热而二便
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之毒火内灼于胃,使痘毒不能宣发于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现于口唇之间,或三、四点相连;或者诸痘未成浆锭,此痘已先黄熟,兼见面色潮红,气粗热甚,口臭异常。治以清胃解毒为主,
病名。亦称胎不长、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指妊娠至5~6个月时,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多因血寒、气血虚弱,血热所致。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戕伐阳气
病名。为新生儿呼吸系感染性疾病。生后24小时内发病者,多为胎内感染;生后数日出现者,多为外感风寒或风。新生儿肺卫之气未充,正气不足,病情最易幻变。外感风热,发热气促,鼻翼扇动,点头呼吸,喉有痰鸣,舌质
兽医学著作。1卷。清代作品,撰人及撰年均未详。本书介绍牛病理论、病候、诊断、针刺穴位与方法以及药性配伍与处方等,并附绘图。本书于1959年经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校勘后,由农业出版社影印出版。
证名。指心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四:“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竹叶汤第三方,见竹叶汤条。
病证名。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又名冷热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冷热相交,而走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