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灸逢源

针灸逢源

针灸著作。6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1~2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3“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4“经穴考证”;卷5为各种病证针灸取穴;卷6为各科病候及药物处方。

猜你喜欢

  • 胎前头风痛

    病证名。指妊娠后头痛时痛时止,常突然触发。多因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所致。《萧山竹林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头风痛,不可服药,恐伤其胎,宜用雄黄散(细辛、藁本、川芎、麝香、雄黄、川乌)吹入鼻内少许,

  • 七恶

    证名。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往往与五善并称。①《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肿焮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

  • 风顽麻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顽麻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之间,使血气不能流通。其状,搔之皮肤下似膈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脉数者生,牢急者死。”治宜乌蛇散、乌头丸等方。

  • 清凉透邪

    温病治法之一。见《时病论》。用于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小便黄、无汗,苔黄,脉数,可用鲜芦根、石膏、连翘、竹叶、淡豆豉、绿豆皮等,清凉透邪,诸证可随汗出热退而解。

  • 济生栝萎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栝蒌实、枳实(麸炒,去瓤)、桔梗、半夏各等分。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后淡姜汤送下。治胸膈痞痛彻背,胁胀喘急妨闷。若痰因火动者,加黄连。

  • 囟骨

    又名囟门,即额囟。婴幼儿两顶骨前内角尚未发育完全所致。两岁以后,额囟闭合而称顶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

  • 殗(yè 叶)殜(yè 叶)

    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见《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

  • 病名。即疠风。亦称大风恶疾。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三。《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治癞证,蛇退一味在所必需,以其既善解毒(以毒攻毒),又善祛风,且有以皮达皮之妙。详疠风条。

  • 新设

    ①经外奇穴名。出《新针灸学》。位于项部,当斜方肌外缘,后发际下1.5寸处。主治后头痛,项强,落枕,肩胛疼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推拿穴位名。出《实用小儿推拿》。

  • 疫喉气促

    病证名。此由患疫喉火邪结于肺胃所致之气促症状,为肺气欲绝之候。若喉烂甚者尤危。详疫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