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闽东本草》。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约1890~?【介绍】:字文虎。湖南郴县人。幼从经学家善化皮鹿门习儒,清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入京殿试,授职京曹,分发学部。辛亥革命后历任教育部秘书、司长。其祖丹皆、叔宜诚,均精医学。得
脉学著作。3卷。日本。大西葆光撰于1860年。本书广引历代医家之说,阐述常见27种脉象所主病证。又摘录《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脉诊之原文,结合个人临床心得,分析其病证及治法。书中或因脉论证,或因证
病名。《喉科指掌》卷四:“此症生于左颊车之下,内热外寒,皮色不变,身发寒热,肿大如鳗鲤瘟……右阴疮生于右颊车下,亦系阴疮,说与前症(指阴疮)相同,治法亦同。”治宜解毒消肿。用普济消毒饮、六味汤等加减。
证名。同多卧。《类证活人书·问多眠》:“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人尺寸脉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支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不可发汗,宜萎蕤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痛等。治用五噎丸、《深师》七气汤。参见噎、五噎条。
见伤寒六书条。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指痘疮发于特殊部位,如蒙头、抱鼻、锁口、锁项等。详各条。
①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作用而化生的营养物质。在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脉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并提,但二者在性质、分布和功用方面,均有不同之处。各详该条。②泛指一切体
皮肤出现斑疹,可见于小儿风疹、麻疹等病,或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或见于出血性疾病。一般来说,出疹主在表为轻,出斑主在里为重。斑疹分布稀疏,色泽红润,热毒较轻;斑疹反复出现,分布稠密,色泽深红或紫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