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症因脉治》卷四:“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蝼蛄漏者……始发之时,在于颈上”。初似瘾疹,瘙痒。后肿大破溃,形成漏管。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等。②《外科启玄》卷七:“是平肉上生孔窍出脓血是也。”相当于软组织
出《新修本草》。为槲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子疟、胎疟。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夏伤于暑,感染疟邪所致。治宜和解驱邪,健脾安胎。用七宝散。若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者,宜六君子汤加藿香、桔梗、苍术;停食而又感寒邪者
【介绍】:见严子成条。
病名。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引起的痉病。《外科枢要》卷三:“大凡痈疽溃后,筋微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汗出,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
【介绍】:见危亦林条。
外治方法。即敷药之俗称。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