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痛

阴痛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名阴中痛阴户痛。包括小户嫁痛嫁痛。多因郁热损伤肝脾,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或中气下陷;或风邪客下焦,与气血相搏,肝肾经络为之壅闭。症见阴痛,甚则痛极难忍。湿热下注者,兼见肿胀疼痛,带多色黄,治宜和肝理脾,清热除湿,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外以四物汤料合乳香捣饼纳阴中;中气下陷者,兼见阴户坠痛,气短懒言,治宜补益中气,方用补中益气汤;风邪壅滞者,兼见肿胀痛甚,治宜祛风散瘀,方用菖蒲散(《寿世保元》:石菖蒲当归秦艽吴茱萸)水煎空心服,外用艾叶防风大戟水煎熏洗。

猜你喜欢

  • 空心蕹藤菜

    见《福建中草药》。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书名。即《秘传证治要诀》和《证治要诀类方》的合刊本。195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小儿舌膜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疡医大全》谓其症为“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多因胎中感受热毒,蕴于脾胃,熏蒸于舌所致。临床还有舌下有膜如石榴子,妨碍吮乳,啼声不出者。治宜先将此膜刮去,外以白矾少许擦之。内服

  • 烂弦风

    病名。《银海精微》:“烂弦风之症,因脾胃壅热,久受风湿,更加吃诸毒物,日积月累,致成风烂。胞睑之内变成风痘,动则发痒,不时因手拂拭,甚则连眼眶皆烂,无分春夏秋冬皆如是。”属眼弦赤烂,详该条。

  • 蓐疮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攻发,身生疮者,名曰蓐疮。此症见于头面腿臂等处,并逐渐蔓延,引起患儿啼哭不乳。治宜用黄连粉、青黛香油调涂。

  • 羊肉发药

    《医宗说约》卷五方。威灵仙一两,蝉蜕、川芎、当归(原书缺量)、麻黄(春用七钱,秋用九钱,夏用五钱,冬用一两二钱)。先用羊肉一斤煎汤代水,去羊肉,入诸药更煎,去渣,早、中、晚分三次服完,用羊肉、好酒过口

  • 六腑气

    指六腑气化功能失调而致的病候。《灵枢·九针论》:“六府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 惊风潮搐

    病证名。惊风伴有阵发性抽搐。出《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其症因风热袭络,上扰清空,故在潮搐的同时,并见身热昏睡,气粗痰嗽。治宜清热熄风,豁痰活络,用蒌贝温胆汤加羚羊角、竺黄、竹沥,送服抱龙丸。参见惊涎潮搐

  • 厥阴痉

    病名。指厥阴病出现痉症者。《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睾丸上升,宗筋下注,少腹里急,阴中拘挛,膝胫拘急者,未尝非厥阴痉也。”《张氏医通·诸风门》:“足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

  • 范东阳

    【介绍】:见范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