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胜而痛内障

阴胜而痛内障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猜你喜欢

  • 关元俞

    经穴名。代号BL26。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和腰最下动、静脉后支。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

  • 七节

    ①推拿穴位名。见七节骨条。《针灸聚英》卷一下:“七节自尾骶数上。”②指第七胸椎。《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 唇四白

    口唇四周。能反映脾脏精气的盛衰。《素问·六节脏象论》:“脾……其华在唇四白。”详唇条。

  • 五味论

    《灵枢经》篇名。本文专论五味偏嗜多食引起的病证,并据以论证“五味各有所走”的理论,故名。

  • 香脯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精猪肉(薄片)一两,铅粉少许。将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铺铅粉,炙令成脯,每服少许。治小儿刮肠下痢,噤口不食,闭眼合口至重者。

  • 淮木通

    ①见《中药志》。即川木通。②见《中药鉴别手册》。即淮通。各详该条。

  • 罗美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淡生,号东逸。新安(今江苏新沂县)人。自幼酷嗜医学,钻读内、难、仲景之学。撰有《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名医方论》、《内经博议》(1675年刊行)等书。

  • 气虚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虚弱,忧思不解,或饮食失节等损伤脾胃,以致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症见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沥不止,色淡质稀,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治宜补气固摄。方用举元煎,或补中益气汤。血多加阿胶、

  • 手心主心痛

    病证名。外邪侵犯手厥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手心主心痛,彻背,心烦,掌中热,咽干,目黄赤,胁满。”参见心痛

  • 鼠疫抉微

    书名。不分卷。清末余德壎撰。刊于1910年。作者以郑肖岩《鼠疫约编》为基础,参考诸家学说论述鼠疫源流、病情、治法及方药。末附罗芷园、郑肖岩等鼠疫医案35则。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