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又《灵枢·脉度》:“(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本脉自然骨(舟骨粗隆)后方的照海穴起始,经过内踝,沿下肢内侧向上,进入阴部,向上沿着胸腔里面,入于缺盆(锁骨上窝),再上行,从结喉旁人迎穴的前边出来,经颧部内侧,到目内眦,与太阳、阳跷脉相会。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嗜睡等(图69)。

图68

图69

猜你喜欢

  • 赤包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赤瓟,详该条。

  • 针灸逢源

    针灸著作。6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1~2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3“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4“经穴考证”;卷5为各

  • 生化

    ①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生化。”厥阴之气到来,风气敷布,一派春生之气,故名生化。②泛指事物的发生和变化。《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

  • 脐中

    经穴名,代号RN8。出《针灸甲乙经》。又名神阙。别名气舍、维会。属任脉。位于脐窝正中。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臂下动、静脉。主治中风脱症,腹痛,泄泻,痢疾,脱肛,水肿等。禁针。艾炷灸(隔盐或姜)7~

  • 面焦

    指面部泛现干枯焦黑的病色。出《素问·上古天真论》。多由阳明气衰,气血失荣所致。可见于久病及老衰患者。《医碥·面》:“面焦,胃脉衰。人参、黄芪、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

  • 营卫生会

    《灵枢经》篇名。本文主要论述营卫的生成与会合,故名。营卫同出一源,皆水谷精气之所化,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内,具有营养作用;卫行脉外,具有捍卫功能。然营卫阴阳之行,虽有异途,惟于夜半大会,皆归于脏

  • 十二病绝产

    指导致绝产的十二种病症。《千金要方》卷四:“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藏坚,六曰藏癖,七曰阴阳患痛,八曰内强,九曰腹寒,十曰藏闭,十一曰五藏痠痛,十二曰梦与鬼交。”宜服龙骨散(

  • 下加

    运气术语。下加于上为加,运与在泉同化,称为下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

  • 开法

    推拿手法名。①即拇指平推法。参见平推法及开天门条。②见《类经·针刺类》。即对屈曲痉挛,活动不利的肢体关节施以对抗性用力拉开活动的手法。如活动腕关节,名开腕缝。

  •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辛生地玄参方

    见《温病条辨》卷一。即加减玉女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