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见《本草纲目》。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症因脉治》卷四:“寒湿痢之症,初起恶寒发热,身痛头疼,呕吐不食,不作渴,痢下脓血,或下黑水,腹反不痛。”治疗如身痛发热,脉浮紧者,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呕吐饱闷,脉长者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黄芪一两半,羌活、石斛、防风、枳壳(麸炒)、人参、炮附子、茯苓、牡蛎、五味子、牛膝(酒浸)各一两,续断半两,地骨皮三分,干地黄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煎服。治心脾受病,精血虚
见《中药材手册》。为芡实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八利。指八种不同类型的痢疾。①《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痢作利,以水谷利、冷利、热利、滞利、积利、疳利、蛊利、休惜利(亦名休息利)为八利。②《普济方》以冷痢、热痢、疳痢、惊痢、冷热不调痢、休息痢、瀼痢、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①音运(yùn)。①通蕴。郁结、积滞。《素问·生气通天论》:“血菀于上。”《素问·示从容论》:“八风菀热。”②郁伏、枯槁。《素问·至真要大论》:“名木敛,生菀于下。”②音玉(yù)。同郁。郁结。《素问
病证名。①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在母胎时感热所致的症候。前人认为多由孕母恣食辛热炙煿之物,或患热病失于清解,使儿受之,生后目闭面赤,眼胞浮肿,烦啼不已,溺赤粪稠。治宜清热解毒。用大连翘饮或清胃散。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又名藕节毒。多生于臂之外侧。症见焮热、疼痛。宜服白芷升麻汤消之,余治参见外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