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又名《素灵类纂约注》。清·汪昂撰。3卷。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素问》、《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9篇,参考各家学说作了简要注
司全身运动之组织。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为脾所主。《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参脾主肌肉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和。黎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人。原姓施,因继承吴云川的医业,改姓吴。行医五十年,尤其精于儿科。著有《痘疹心法》一书,已佚。长子潢,承其业,复姓施。
表里错杂的证候。因平素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复感风邪;或表证治疗失当,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既有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又有腹痛便秘、舌苔厚黄等里实证。
间接灸之一。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以药饼的灸法。亦称药饼灸。药饼通常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温阳祛寒的作用。常用的有椒饼灸,附饼灸,豉饼灸等。详各该条。
指虚、实、冷、热、邪、正、内、外,为治病八要。《医门法律》:“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审,病不能去。……其一曰虚,五虚是也。脉细、皮寒、气少、泄泻前后、饮食不进,此为五虚。二曰实,五实是也。脉盛、皮热、腹胀
妇科著作,5卷。清·陈莲舫编于1909年。作者指出:“妇人阴性偏拗,幽居多郁,七情所染,坚不可破,且面加粉饰,语多隐讳,仅凭切脉一端下药岂能免误”?遂选集诸家论说,结合临证实践,分经脉、胎前、产后、杂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方。炒苏子、炒苦葶苈子各一两,大黄(酒蒸)、黄芩各四两,煅青礞石、沉香各五钱。为末,水泛为丸,姜汤送下。治小儿食积生痰,气促痰壅,咳嗽频作,便秘者。
古代新生儿调护方法之一。小儿初生拭净口中恶血后,用药物内服,以去腹中恶物、脐粪,解胎中蕴积热毒。《千金要方》有甘草法等;李东垣用淡豆豉一味煎汤,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气。《证治准绳·幼科》分甘
平素湿重患者的古称。多指身黄发热、胸满身疼、小便不利等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