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因劳损伤肝所引起的虚损之症。《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太平圣惠方·治肝劳诸方》:“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
证名,指小便闭塞不通。《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详癃闭条。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医林绳墨·腹痛》:“若自脐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热,或食或虫,或血或气逆,皆有之。凡闭结者
病证名。腰痛之一。又称湿痰腰痛。《症因脉治·内伤腰痛》:“脾湿不运,水饮凝结,则为痰注腰痛。”症见腰间重滞,牵引背脊,一块冷痛,得寒更甚,得热稍减,或兼见大便泄泻,或见腰间肿而按之濡软不痛,皮色不变,
病名。指肺胀气逆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肺实咳嗽,肺胀者,肺统周身之气,因虚不能宣布于外,而反逆归本经,诸窍闭塞,不通而发胀,则中府、云门两胁间之经络,皆不能利,所以气高而似喘,实非喘症。若邪
9卷。清·张志聪集注。本书与《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都是张志聪和他的学生们集体撰写的。对于《内经》一书的原文作了较详细的注释。是近代流行较广的一种《内经》全注本。解放后有排印本。
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见《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
因食服鱼腥而致发哮者。类似齁喘。《医说》卷四:“因食盐鰕过多,遂得齁喘之疾。”症见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喘鸣迫急,但坐不得卧等。治宜小青龙汤、越婢汤等方,亦可酌用甜瓜蒂研末吞服,以探吐痰涎。参见齁喘条。
又名见点、放点、见苗。为痘疮将现的迹象。小儿出痘,一般发热三日后见点,热势较缓,皮肤上即见淡红色的痘疹,光泽稀落深藏于皮肤内,摸之有坚实感。《医宗金鉴》分顺、逆、险三证。①发热三日见点,热减身和,不渴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通城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