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积泻

食积泻

病名。即伤食泻。何惠川《文堂集验方·泄泻》:“食积泻,或胀或痛,痛甚而泻,泻后痛减,得食又痛,粪色白者是。”详伤食泻条。

猜你喜欢

  • 托腮痈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胃火邪热壅盛,或过食醇酒厚味,热毒内蕴所致。症见腮下红肿,形如托腮之状,疼痛,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泻火、清热消肿。方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参见兜腮痈条

  • 和胃

    又称和中。是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暖气吐酸、厌食、舌淡苔白等证候,用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药。

  • 壅骨

    骨名。①出《灵枢·邪客》。张景岳注:“为掌后高骨。”②即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腕骨,……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骨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 白蜡

    ①见《丹溪心法》。即虫白蜡。②出《名医别录》。为蜂蜡之一种。各详该条。

  • 五官之一。为听觉器官。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赖肾气的和调。耳的疾患多与肾有关,也和心、脾、肝等脏有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均循行于耳。耳与

  • 子宫

    ①即女子胞。《千金翼方·杂病》:“重者子宫下垂。”详女子胞条。②经外奇穴。位于中极穴旁开三寸。

  • 调羹花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花之别名,详该条。

  • 红土

    见《药材学》。为赤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 阳盛则外热

    人体感受外邪之后,卫外的阳气盛于表层,与邪相争,引起发热症状。《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 十二原穴

    ①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