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首蓿

首蓿

出《名医别录》。又名金花菜光风草。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或南苜蓿M.hispida Gaertn.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苦,平。清热,利尿。治黄疸痢疾,肠炎,痔疮出血,膀胱结石,小便不利浮肿。内服:煎汤,15~30克;捣汁,90~150克。紫苜蓿含皂甙、苜蓿酚(Medicagol)、苜蓿二酚(Sativol)、拟雌内酯(Coumestrol)、大豆黄酮、苜蓿素等。南苜蓿含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染料木素、胡萝卜素等。全草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并对小鼠脊髓灰白质炎有效。苜蓿素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每日喂食大鼠,使血中甲状腺素水平增高,有轻度抗氧化作用及雌激素样作用。苜蓿酚、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素、拟雌内酯均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猜你喜欢

  • 陵后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主治腓神经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俗称屁股。骶骨部两侧隆起的臀大肌部分。《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 挥霍撩乱

    霍乱病证之形容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字学》:“摇手曰挥,反手曰攉。”指上吐下泻,病势急暴。《医碥·霍乱》:“霍,言其手足之扰动如挥霍也,乱,言其内之邪正变乱也。”《证治汇补·霍乱章》:“

  • 肠红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

  • 金球

    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 黄帝内经太素

    书名。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共30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23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

  • 侧金盏花

    见《桂海虞衡志》。为冰凉花之别名,详该条。

  • 千日疮

    病名。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疣疮、瘊子、尤。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本病好发于手背、指背、头面等处。初起小如粟米,渐大如黄豆,突出皮面,色灰白或污黄,表面

  • 文先果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梨之别名,详该条。

  • 牛皮冻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