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脉经》。即眼睑。详该条。
见《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杨梅疮毒未尽,漫延上冲于咽所致,参见杨梅喉癣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周。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精于诊治伤寒,根据南方人体质弱等情况,主张少用麻黄一类损耗之剂,而多用参、芪补益之剂,为当地名医。著有《脉诀》、《医学纲目》,已佚。
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火衰则有昏瞑之患。”参见目昏条。
舌颤掉不安,即舌颤,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有虚实之不同。若深红而战者,宜清热泻火;若紫红而战者,宜凉血泄热;若淡红而战者,宜气血双补;若鲜红而战者,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参见舌颤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旃,音毡,zhān。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面发毒。详该条。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