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经行时口唇上下粘膜起疱疹,经后自消的病症。多由脾胃郁热上冲所致。症见疱疹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或感灼热疼痛、瘙痒、口干便结。治宜泻脾养阴。方用泻黄散加减。
外感表证传里所表现的热性病变。风、寒、燥、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在初期阶段,多有恶寒、苔薄白等表寒症状;如病邪传入气分以后,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干、心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显示病邪化
【生卒】: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介绍】:北宋医官。擅长外伤科。有军士面颊部中流矢,自颊贯耳,众医无法取出。文显用药敷于伤部,两夜箭出而愈。
【介绍】:晚清医家。字祥宇,又字英白。河南新息人。长于儿科推拿,撰有《保赤推拿法》(又名《推拿精要保赤必备》(1885年刊行),后有许敬舆(公岩)等之增释本,称《增图考释推拿法》(1933年刊行)。
见《群芳谱》。为玫瑰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马良伯条。
出《广嗣纪要》。即种子。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即穿鼻。见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药物学家。籍贯不详,原为澧州(今湖南澧县)县吏。、重视对药性的研究,强调处方用药必须了解药性。认为《开宝本草》、《图经本草》对一些药物考订不够严谨,沿袭旧说。于是历经十
渴证之一。指吐、泻之后,津液耗伤所致的口渴症。《圣济总录》卷三十九:“霍乱吐利之人,重亡津液,则脏气不和,上焦热,津液不足,故霍乱而烦渴也。”《症因脉治》又分为外感霍乱烦渴和内伤霍乱烦渴两种。外感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