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治要诀》。即恶阻。详该条。
病名。皮肤慢性溃疡之一。见《医门补要》卷上。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脾虚,湿邪浸淫所致。患处皮破肉烂,色黑形陷,滋水淋漓,不易生肌,顽固难愈。治宜健脾渗湿为主。内服除湿胃苓汤。外搽生肌散。
证候名。指脾为热邪困阻的实证。《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也。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失禁之症。详小便不禁条。
病名。指伤寒病重证。可因治疗失当引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
证名。指骨节拘挛。为骨痹之外证。《素问·逆调论》:“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圣济总录》卷二十:“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骨乃痹而其证内寒也。……外证当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参见
病证名。指因情志刺激过度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七情泻腹常虚痞,欲去不去,去不通泰。”《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病名。即危重病人的上呼吸道梗阻。《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肺绝喉闭,其脉浮而微细,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中响声,此为肺绝之候。宜速用人参汤,调入竹沥、姜汁服之。若早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三四,迟则十不一救。
医生诊治病症的记录,又叫病案。其内容包括症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有关其他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史记》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
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即产后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