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古代医生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原用于腰椎骨错位陷入的整复。令患者俯卧于宽板凳上,腹部垫以布垫,肩胛及两腿以带缚固定,然后将明显凸起之骨节,用手或木杠轻轻滚按,使其平正复原。今少用。
指经脉行于体表和四肢的外围部分。《灵枢·刺节真邪》:“……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行于四支(同肢)及皮肤者,以为外经也。”
《疫喉浅论》卷下方。薄荷、皂角各等分。为细末,以纸捻少许,入鼻内,候得喷嚏口开,随进汤药。治疫喉邪郁痧闭,脉伏面滞,牙关拘急,药难下咽,鼻塞气促等症。
【介绍】:见李逢吉条。
①病证名。①消渴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内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
病证名。指黑睛生翳如云片状者。清·黄岩《眼科纂要》卷四:“眼初发,赤肿若难开,云障渐生失调理,久则血凝不散结成灾,玉翳白皑皑,肝病积热冲入眼胞来。”参见翳条。
即宣透膜原法,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