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目·

某 风温上郁。目赤。脉左弦。当用辛以散之。(风温)桑叶夏枯草连翘草决明赤芍某(二三) 失血后。复受燥热。左目赤痛。当以辛凉清之。(燥热)

鲜菊叶 冬桑叶甘草赤苓皮绿豆皮 豆皮

鲍(氏) 秋风化燥。上焦受邪。目赤珠痛。连翘薄荷黄芩山栀夏枯草青菊叶苦丁茶 桑皮

席 用淡渗渐安。是暑入气阻。热蒸湿郁。勿取大辛大苦之开泄。仿清邪中上治法。(暑湿郁蒸)

桑叶谷精草望月砂苡仁 川通草绿豆茯苓顾(五四) 头额闷胀。目赤。(木火上郁)羚羊角夏枯草草决明 山栀皮连翘香附潘 戒饮。浊减十四。略可加谷。近日竟夕无寐。目珠赤痛。阳升不交于阴。暂停妙香散。桑叶丹皮夏枯草黑山栀 川贝 苡仁

陆(妪) 郁勃气火。翳遮目睛。高年苦辛难进。夏枯草谷精草草决明望月砂香附连翘山栀皮 丹皮

某 头面风肿。目起星。是气中热。羚羊角夏枯草薄荷谷精草香附小生地 丹皮望月砂连翘山栀

汪 脉左弦。左目赤痛。泪多。桑叶丹皮 草决明 小胡麻夏枯草谷精草绿豆皮 黑 豆皮

汪 目痛偏左。翳膜红丝。诊脉左弦涩。由肝胆气热所致。

草决明 冬桑叶夏枯草小胡麻 丹皮谷精草某(十一) 肝火上郁。目眶红肿。连翘赤芍菊花叶 黑栀皮苦丁夏枯草江 脉数右大。郁久热生目。障心痛。夏枯草花 小生香附石斛半夏茯苓橘红某(八岁) 目胞浮肿。不饥不运。(脾肺蕴湿)

桑皮(八分)茯苓皮(三钱)大腹皮(一钱) 广皮(一钱)姜皮(五分) 苡仁(一钱半)通草(一钱)

王(妪) 高年目暗已久。血络空虚。气热乘其空隙。攻触脉络。液尽而痛。当夜而甚。乃热气由阴而上。想外科用酒调末药。必系温散攻坚。因此而痛。虚症可知。(血络虚热)羚羊角连翘夏枯草青菊叶 全当归川桂枝 丹皮

叶 微寒。汗大出。下有痔漏。左眼眶疼痛。此阴伤火郁。不可作时邪泛治。(阴虚火郁) 六味去萸加芍蔓荆子丹皮重用

某(三六) 右目多泪。 胀心嘈杂。阳明空虚。肝阳上扰使然。当调补肝胃。(胃虚肝风)

嫩黄 (三钱)当归(一钱半)白芍(一钱半)茯神(三钱)煨姜(一钱) 南枣(一枚)

祝(四八) 当夏形懒。不耐大气发泄。入冬两目无光。精气无收藏。凡五脏精华。皆聚于目。失藏失聚。

内乏生真。不独一脏之损。当用养营汤。(营阴虚)

某(三六) 脉涩细。左目痛。泪热翳膜。此肝阴内亏。厥阳上越所致。(肝阴虚)

桑叶(一钱) 炒枸杞(一钱半) 小胡麻(一钱半)望月砂(三钱) 制首乌(三钱)石决明(一具)黄菊花(一钱) 豆皮(三钱)

某(三六) 目痛无光。(肝肾虚)

制首乌(六两)枸杞子(二两)柏子仁(一两) 细生地(二两)石决明(四两) 小胡麻(三两)望月砂(三两) 刺蒺藜(二两) 冬桑叶(一两半) 黄菊花(一两)

用 豆皮八两。谷精珠二两。煎浓汁泛丸。每服五钱。开水送。

某 胀目昏。心中嘈杂。当治肝肾。

熟地(六两)枸杞子(三两)桑椹子(二两) 沙苑(二两)石决明(二两)茯神(二两)女贞子(一两半) 青盐(一两) 黄菊花(一两) 川斛(四两)

加蜜丸。早上开水送四钱。

某(三六) 脉涩。 痛。右目当风泪多。当治肝肾。

制首乌枸杞子炒归身桑椹沙苑子茯神某(二五) 遗止。心嘈目泪。仍是阳气过动。当填阴和阳。

熟地 杞子天冬萸肉 五味 生地茯苓菊花山药蜜丸

某 瞳神散大。左偏头痛。先损左目。是焦烦郁勃。阳升化风。劫伤血液使然。法当兼补肝肾。

熟地枸杞子山萸肉 五味茯神菊花神曲谷精草山药眼科一症。古有五轮八廓。七十二问之辨。傅氏又分为一百零八症。因名目太多。徒滋惑乱。至于见症。杨仁斋已备论。具载景岳。但阴阳虚实寒热标本施治。不可紊乱。

经云。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又云。目者肝之窍也。肝与胆为表里。肝液胆汁充足。目乃能远视。故无论外感与内症。皆与肝胆有关系焉。夫六淫之邪。惟风火燥居多。兼寒兼湿者。亦间有。内起之症。肝胆心肾为多。他脏亦间有之。若夫论治。则外感之症。必有头痛寒热鼻塞。筋骨酸疼。脉见紧数。或浮洪。一切表症。方可清散。至于内因之症。有虚实之殊。实者肝胆之风热盛也。凡暴赤肿痛。胀闷难开。翳膜眵泪。酸涩作痒。斑疮入睛。皆实症也。当除风散热。虚者。肾经之水火衰也。凡久痛昏暗。青盲雀目。内障昏蒙。五色花翳。迎风泪出。皆虚候也。治宜壮水益火。若阴血虽亏。而风热未尽。则当审其缓急。相参而治。若久服寒凉。虚阳转盛。则当补以甘温。从乎反佐。至于红色浅淡而紫者为虚热。鲜泽而赤者为实热。瞳神内涌白睛带赤者。为热症。瞳神青绿白睛枯槁者。为寒症。肿胀红赤。眼珠刺痛。夜则尤甚。目不能开。而视物犹见者。为邪火炽盛。若白翳遮睛。珠不甚痛。或全不痛。目仍能开。而视物不见者。为真火不足。当细察其形症色脉。因症而用药。此内治之大法也。若日久失调。致气血凝滞。火热壅结。而为赤肿腐烂。翳膜遮蔽。致成外障。譬之镜受污垢。必当濯磨。须用点药。若但服药。必不能愈。至于内障之症。但宜服药。倘用点药。徒伤其气血。必无益而有损。更当知目 白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可效。瞳子黑睛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则反剧。是外治之法。亦当以阴阳区别也。若夫偏正头风。属气虚痛者。朝重暮轻。血虚痛者。朝轻暮重。亦有外感内因之别。此症当以补养正气为主。略兼治表。倘概以风热而论。专于表散。最易损目。更有肝阴亏耗。木火上炎。头痛恶心。眉棱骨痛。不欲饮食。眼胞红肿。睛珠刺痛。眵泪如脓。白睛如 。目珠上窜不下。不得寤寐。甚则巅顶脑后。如破如裂。此内发之风也。夫肝属木。木主风。热盛化风。其体必本阴亏。男子或有遗精白浊。肠风痔漏下血等疾。女子或犯淋带崩漏诸症。此系阴伤阳升。内风沸起。大忌发散。宜用育阴熄风。柔肝滋肾等法。或可救十中之四五。凡羌活防风川芎细辛升麻等药。皆不可用。倘或失治。必致膏伤低陷。青黄牒出。致成痼疾而不可救。专是科者。不可不留意焉。叶先生虽非眼目专科。观其案内诸法。真补前贤之未备。较之惯用苦寒升散。及概用点药者。不啻如霄壤之殊矣。学人当细心而参玩之。(丁圣彦)

徐评 眼科自有专家。其现症各有主治之方。案中虽未必切中。然清淡和平。无苦寒温补等弊。反胜于近日之名为眼科者。医理苟明。则无不通矣。若欲深求。则有专门之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