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疮疡(二十)·
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 赤痛,其邪深在内,故先疏通,以绝其源。
脉浮大数, 肿在外,当先托里,恐邪入于内。
脉不沉不浮,内外俱无证,知其在经,当和荣卫。
浮者宜行经,黄芩、黄连、连翘、人参、木香、槟榔、泽泻、黄柏,在上半加枳壳。
沉者,里,疏通脏腑,利后,用前药中加大黄,痛当归、黄 止之。
缓者,身重当除湿。
大者心脉有热。
弦者,眩运,当去肝风。
涩者,气滞血虚。
弦细为膀胱寒水,小便溺多,宜泻寒水。
盖疮疡诸症,皆营(营运也)气偏盛,助火邪而生,湿热相搏,肌肉败坏而为脓,故从虚而出经络也,如太阳经从背而出,少阳虚从鬓而出,阳明虚从髭而出,督脉虚从胸而出。微湿则痒,热甚则痛,又甚则痛,血虚则痛甚。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营气逆而不行,其原在经。)湿气外伤,害人皮肉(皆营气之下行也,其在外盛则内行。)
膏梁之变,足生大丁(皆营气逆行,凝于经络,其原在里,发于表。)
治法 外者宜辛凉发之,通圣、凉膈、解毒是也。内者,宜苦寒下之,三黄、玉烛是也。中者,宜调经凉血等是也。
肿疡宜解毒下之,溃疡宜托里补之。
如显经宜加通经之药。
夫邪气内搐肿热,宜砭射之也。气胜血聚者,宜石而泄之。
疮家呕吐有二,凡肿疡年壮谓伏热在心,宜降其火。如溃疡年老谓虚,宜大补之。
内疏黄连汤 治呕吐 ,发热,脉沉而实,肿哽色不变,根深,脏腑秘涩。黄连芍药 川归黄芩栀子薄荷桔梗木香槟榔甘草连翘便秘加大黄。
复煎散 治肿 于外,根 不深,脉浮,邪气盛则必侵于内,宜托之。地骨皮四君子汤 桂 川归 芍药黄芩防风(二两) 黄防己(一两) 热加黄连上以苍术一斤,水五升,煎至半,去滓入药煎服。便秘加大黄。黄连消毒汤 治一切疮疽背脑。黄连(一钱)黄芩黄柏地黄知母(四钱)羌活(一钱)独活防风本 归尾桔梗连翘(四钱) 黄人参甘草(三分)苏木泽泻(二分)防己(五分)
千金内托散 治痈疽使气血先实则脓如推出也,即前方加大黄、五加子。
验方 有人五十,形实,背生红肿,近骨下痛甚,脉浮数而洪紧,呕食。正冬月。
又 有妇七十,好酒形实,脑生疽,脉急切涩。大黄人参(各酒炒一钱)
又麻黄桂枝(冬月用之)附子(脉紧用之)黄柏(酒炒) 栝蒌甘草节羌活青皮半夏人参黄 姜煎
又 初生一切疮疽发背服之而效,云能下死血。大黄甘草辰砂血竭酒下。
解毒丹 治一切发背痈疽、金石毒,散肿消毒,轻者可服。
紫背车鳌大者,盐泥固制, 红出火毒,甘草膏丸,甘草汤下;外用寒水石红,入瓮沉井中,腊猪脂调敷。
一方以轻粉为佐;又方以灯草为佐。
三生散 治漫肿光色,附骨痈,如神。
上等分,烧存性,三钱研细酒下。
清凉膏 治发背。
川归白芷木鳖肉白芨黄柏白蔹(一两)乳香(研) 腻粉(少粉) 白胶(少许) 丹(五两)麻油(十两)
煎如法,曾用五灰膏敷一宿,待恶肉腐以刀去之,却以绵蘸香油扭干覆之,待好肉如岩 状,方可收口,收口用乳香、没药、龙骨、白蔹等。
丁疮刘方
乌头尖 附尖 蝎梢雄黄(一钱) KT 砂蜈蚣(一双)粉霜轻粉麝香乳香(五分) 信(二钱半)
上俱为末,先破疮出血了以草杖头用纸带入于内,以深为妙。
丁疮李方
归尾没药乳香白芨 本杏仁黄丹蓖麻粉霜巴霜 木鳖麻油桃柳条煎如法。
丁疮 毒瓦斯入腹,昏闷不食。
疔 状初发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呕则危。乳香散 治疮口大痛。寒水石( ) 活石(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五分) 脑(少许) 末掺口上。雄黄散 治恶肉不去。雄黄(一钱)巴豆(一个去皮)乳香没药(少许)
上另研极细,和匀上肉。木香散 治久不收口。木香槟榔川归(一钱)黄连(二钱)
末掺之。
出剩骨血竭草罨之自出。
上二味杵成膏,先洗疮口净用土牛膝内入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