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养生学>第二节 少儿保健

《中医养生学》第二节 少儿保健·

少儿是指从出生到十二岁这段时期。少儿的养生,包括了自出生至学龄期的一切保健措施。其特点是养教并重,以保养元真,教子成才为目标。

一、生理和心理特点

少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少儿“和气如春,日渐滋长”,《小儿药证直决》谓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温病条辨·解儿难》又说:小儿“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小儿在生理上,既有生机蓬勃,蒸蒸日上的一面,又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其抗病力低下,易于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小儿的心理发育也未臻完善,其精神怯弱,易受惊吓致病,情志不稳,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针对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采取科学的保健措施,是促进少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少儿的保健要点

少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饮食、环境几经变更,体格、心理发育会发生几次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据此,少儿期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儿童期这五个阶段,兹将各期的保健要点概述如下:

(一)新生儿期

自出生至满月为新生儿期。以保温、合理喂养和预防感染为保健重点,还应保证充足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姿势。

(二)婴儿期

从满月到周岁为婴儿期。这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被称作人生中第一个飞跃时期。此期的保健重点是合理喂养,注意寒温调护,按时进行各种预防接种。经常日中嬉戏,以促进飞跃式生长发育,提高抵抗力。

(三)幼儿期

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期。重视早期教育,促进智力增长,以启蒙发萌。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培养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四)幼童期

从三周岁到七周岁为幼童期,亦称学龄前期,应有计划地进行幼儿园教育,开展适于幼童特点的各种活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医护与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要注意培养优秀品德及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五)儿童期

从七周岁到十二周岁为儿童期,亦称学龄儿童期。应重视德、智、体、美教育,使之全面发展,继续做好儿童保健,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龋齿和脊柱变形,防止扁平足。加强体育锻炼,使体格和智慧进一步发展。

三、养生指导

(一)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对自出生至幼童期儿童进行的适时而恰当的教育与训练。包括德行教育与健康心理的培养、智力开发、健康教育和美学教育。早期教育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全面发展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不好势必影响智力的发展,而且易于形成自卑、软弱、骄矜、孤僻等不良习气。智力的发展,能增加幼童的信心,有助于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和体质的提高。良好的品德与个性,可激发幼童学习、锻炼的自觉性和踏实刻苦的精神。美育可以促使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发与形成,使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和愉快,从而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四者兼顾,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使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得以统一和谐地发展。

2、适时恰当 《颜氏家训·勉学》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见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明代医家徐春圃于《古今医统·婴幼论》提出:“凡婴儿六十日后……便当诱其正性”。现在一般认为,教育要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大开始,在三岁以前进行智力开发更为重要。一是要抓关键期教育。关键期是幼童发展的“最佳期”,即在某种潜能相关的器官系统发育成熟前的快速构成期和生长阶段。在关键期内,幼童的学习兴趣大、速度快、掌握牢固,可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一般而言,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及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出生到4岁是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又是数概念发展的关键年龄。教育与训练的内容与要求,应与幼童成熟的程度速度相适应。五、六岁以前的孩子,一般不宜进行大量的识字与计算活动。适时与恰当的早期教育,可以获得最佳效果。教育过早过深有损孩子的健康,亦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教育过晚过浅,会推迟、耽误甚至阻碍幼童的成长发展。要把握适时与恰当,必须注意个体间在成熟速度上的差异,要父母和师长敏锐、精细的现实与判断,或做幼童生理、心理发展测定。

3、方法合理 早期教育的方法必须适合幼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1)坚持正面教育 徐春圃指出,对两个月的婴儿“便当诱其正性”、正是强调早期教育宜采用正面教育。幼童天真幼稚,情绪不稳,是非观念不清,对自己的言行不善于控制。但是,他们求知欲望强,好奇好问,勇于探索,可塑性大,容易先入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原则,可以使孩于从小学会抵制社会、生活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侵蚀,使孩子的体力、智力、情感、意志与道德向健康方向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团格互助的思想品质、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勇敢沉着的精神。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选择良好的影响,以师长的表率作用影响之,用英雄、模范的思想行为感染之,不要让孩子看凶杀、恐怖、武打等电视、电影、录像和画片。无论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都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明确是与非。要耐心、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启发他们提问。在向孩子提出要求,甚至在他们犯错误时,要耐心、冷静地循循善诱。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切忌强制协迫、讥讽威吓、滥用体罚,尤其不可采用当众侮辱人格伤其自尊心的行动。

(2)直观教育:幼童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追求趣味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宜采用形象具体的直观教育,教育内容要丰富新颖、形式宜生动活泼,富于直观性、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多采用游戏、讲童话故事以及文体活动等形式。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大自然,通过游园、参观、看电影等途径,结合实物实事进行教育。

万全就提倡实物教育,在其著作《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中强调:“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要让幼童多看、多听、多摸,尽量让多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要侧重于语言训练。避免抽象理论的灌注和枯燥的道德说教,也不要将孩子关在室内,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

(3)予以爱抚与期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孩子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影响幼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儿虽少七情六欲,但富有感情,在生活、心理和行为上均有极大的依赖性。父母对孩子不应冷漠无情,也不能溺爱、百般迁就,而应给以足够的爱抚。爱抚是一种宽严相济、恩威并施的意识行为。表现为和蔼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注、怀抱、亲昵与依偎,以及对孩子始终如一的严格要求。支持他们的正确行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家长及幼教人员对幼童持积极期望的态度也很重要。实验证明,成人对于孩子具有高于一般幼童平均智力的期持态度,可以感染幼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毅力,从而使幼儿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明显提高。

早期教育是依据人脑神经发育的特点,总结古今中外教育的大量实例和经验提出的。在妊娠间的第11~18周,是胎儿脑细胞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出生后出三个月是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2岁半至3岁时,脑重相当于成人的2/3,7岁时则达到成人的9/10,神经细胞的树突在婴儿出生时数量少而短,而到2岁时已大量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联系。6岁左右,脑的结构虽未达到成人水平,但已相当成熟。脑生理的这些变化,带来大脑智能的飞跃发展。孩子出生后6个月,大脑智能已达到其总能力的50%,到3岁时就达到80%。因此,从出生至学龄前这段时间确实是进行早期教育的有利时机,3-6岁的孩子是早期教育的重点施教对象。

(二)精心护养

少儿的生活不能自立,父母当精心护养,防止发生疾病与意外事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小儿“内无思想之患,外无爱慕之劳”,少有七情损伤为病。然而不能自调寒暑节饮食,易患肺与脾胃之疾。因此,少儿养生防病当以“节饮食,适寒暑,宜防微杜渐”为主。

1、合理喂养节饮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体格、智力以及脏腑功能均不断地趋向完善成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多,质量要求高。《幼幼集成·初生护持》指出;“盖儿初生,借乳为命”。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六个月以下的小儿更适合。若无母乳或其它原因不能哺乳,可采用人工喂养,通常予以牛奶、羊奶、奶糕、豆浆等代乳品,鲜牛奶可作首选。若母乳不足或其它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乳喂养,可采用混合喂养。少儿不同阶段的食品应以营养充足、适应并促进发育为原则。及时添加辅食,并逐渐向成人膳食过渡。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及粗细粮、荤素菜的合理搭配。要特别注重提高幼童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比重,让孩子食用足量的鱼、肉、蛋及豆类食物。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童的肾气未充,牙齿、骨骼、脑髓均处于发育中,因而不要忽视补肾食品的供给,如动物的肝、肾、脑髓及核桃仁黑芝麻、桑椹、黑豆等。然而小儿为“纯阳之体”,宜少食或忌食温补滋腻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火腿海参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但是小儿“肠胃脆弱”、“脾常不足”(《育婴家秘》),饮食又不能自节,喂养稍有不当,就会损伤脾胃,妨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生长发育。因而,幼儿的喂养应着眼于保护脾胃。其饮食应以易于消化吸收为原则,辅食的添加应该由流质到半流质到固体,由少到多,由细到粗。增加辅食的数量、种类和速度,要视小儿消化吸收的情况而定,宜随时观察孩子的大便以取得了解。食物的烹调宜细碎软烂、色香味美,通常采用煮、煨、烧、蒸等方法,不宜油炸。

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应注重节食。《幼幼集成·初生护持》强调:“忍三分饥,吃七分饱,频揉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冰箱的使用,现代儿童要防止营养过剩,过食生冷,零食过多过杂。

2、寒温调适 要顺应天时寒温变化增减衣衫,令小儿冷热适度,以小儿的手足暖而不出汗,体温保持在36.5℃~37.3℃之间为宜。保暧要点是头宜凉,背、足宜暖。小儿衣被特忌厚热,平时穿衣不宜过多。《诸病源候论》指出:“薄衣之法,当以秋习之”,使小儿慢慢适应寒冷刺激。

3、安全防护 小儿精神怯弱,易受惊吓,大惊卒恐可致疾病。此外,小儿求知欲强,勇于探索,但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外界危险事物没有识别能力,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成人必须谨慎看护,事事留意,正面引导,切勿以粗暴态度或恐吓手段对待。《育婴家秘》指出:“小儿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又谓:“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它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小儿玩弄嬉戏,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剑,啣铜钱,近水火”。皆为经验之谈,值得借鉴。此外,要防止触电、车祸、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冬天取暖要防止煤气中毒。

(三)体格锻炼

《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指出:“凡天和暖无风之日,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盈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要鼓励孩子到户外活动,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气进行体格锻炼。10岁以内儿童,每天至少保证2~3小时的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要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不宜进行过多的力量练习,以体操、游泳、游戏、短跑、武术、跳绳和球类运动为宜。

(四)培养良好习惯

1、睡眠卫生 睡眠对少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按时起床和睡眠的习惯,应让其自然入睡,不要养成抱睡的习惯。入睡前勿逗引玩笑,对较大幼儿,睡前不讲恐怖故事,不做兴奋游戏。

被子不宜过重、过厚、过暖。仰卧、侧卧均可,不宜俯卧。要帮助婴儿经常调换睡眠姿势和侧卧的方向,以免颅骨畸形发育。枕头不宜过高。

2、讲究卫生 孩子六个月左右,就应该开始训练定时大小便的习惯。周岁左右,就要教他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晚上睡前要洗脸、洗脚。女孩儿每晚要洗臀部,而且要由前向后洗。要让孩子定期洗头洗澡,衣服要勤洗勤换,经常剪指甲。让他们随身携带手帕,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洗漱用具。应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和刷牙习惯,不可含着糖块入睡。孩子到了4岁,要逐渐培养自理能力,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姿势,讲解卫生保健常识,预防龋齿、近视眼、沙眼、脊柱变形、扁平足和传染病的发生。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休息,为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龄儿童每天要保证学习时间。

(五)免疫防病

定期定量做好预防接种,可提高儿童对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对保护儿童健康成长,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并阻止传染病的流行有重要作用。

定期体检,对象以新生儿期至幼童期的儿童为主,重点为一岁以内的小儿。婴儿期,1~3个月检查一次;幼儿期,3~6个月检查一次;幼童期,6~12个月检查一次。对疳证、双胞胎儿、出生低体重儿等应酌情增加检查次数。通过检查,可系统地观察小儿体格与智能的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报导父母改进护理、教养方法,从而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并能早期发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多病的原因,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