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全生指迷方>气病

《全生指迷方》气病·

论曰∶百病皆生于气,其始必由喜、怒、悲、忧、惊、恐,由是变生,形证不一。若其气起于一边,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其气不得息,令人腹中满由惊恐恚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闷,其脉短涩,谓之聚气,七气汤、趁痛散主之。

七气汤 杨仁斋《直指方》云∶治七情相干,阴阳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三棱莪术橘皮附子(去毛) 陈橘皮(洗)桔梗藿香叶 桂(取心)益智(各一两半)甘草(炙,三钱。)胡氏(《经效方》有沉香半两,无陈橘皮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二片,枣二枚,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趁痛散 《可用方》云∶治气搏作痛,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胸膈痞闷。

莪术(炮) 桂心(各一两)槟榔附子(炮,去皮脐)细辛(去苗, 各半两)芫花(炒,别为末,一钱)

上除芫花外,共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调芫花末一字,温服。

若心下似硬,按之即无,常觉膨胀,多食则吐,气引前后,噫气不除,由思虑过多,气不以时而行则气结。又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其脉涩滞,谓之结气参橘丸主之。

参橘丸橘皮(四两,洗)人参(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食前服。

若咽中如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久不治之,渐妨于食。或由思虑不常,气结不散,或因饮食之间,气道卒阻,因而留滞。因气者,谓之气噎,其脉缓涩。因食者,谓之食噎,其脉短涩。气噎,嘉禾散主之。食噎,神曲丸主之。

嘉禾散(方缺)。神曲神曲(炒,一两)橘皮(洗,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为丸,如鸡豆大。每服一粒,含化咽津。

若痛而游走,上下无常处,脉亦聚散,或促或涩,谓之游气,术香散主之,不止者,延胡散主之。

术香散

莪术(炮,一两)人参(一分)木香(一钱)

上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

延胡散延胡索(炒)当归(洗,等分)

上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

若自咽嗌以下至脐,左右气各不相通,气上奔急攻,右臂痛如斧槌,肌肉日消,浆粥不下,心中懊闷,由肺经本受寒邪,留于右边,以肺在右,或因以大热药攻寒,寒本在于经而不能散发,于是火气但逼于肺,肺燥则气上迫。但解药毒,然后理肺,先宜炙肝散,后宜理气汤。

炙肝散牡丹皮柴胡芍药(各一两)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用猪肝三指许,薄批,掺药末二钱,慢火炙熟,细嚼,米饮下,食前服。

理气汤(疑即前七气汤。)柏子仁丸 史载之《指南方》多楮实一两。治臂痛不能屈伸,筋脉挛拘。柏子仁(炒,研) 干地黄(各二两)茯苓枳实(麸炒,去瓤) 桂(取心)五味子附子(炮香黄(各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若腹胁有块,大小成形,按之不动,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热如疟,咳嗽,面目浮肿,动辄微喘,日就羸瘦,由暴怒或惊恐,气上而不下,动伤于肝,气结聚成形,始得之在肝,其脉牢大而结,不传可治,沉香煎主之。沉香石斛(五两) 椒(去目,炒出汗)附子(炮,去皮脐)秦艽(去土)鳖甲(煮,刮去筋膜,炙)柴胡(去苗)沉香木香槟榔黄 (各二两)

上为末,先用枸杞根新者十斤,净洗槌碎,好酒二斗,煮至七升,取出枸杞,别用好酒三升,拍洗令净,漉去滓,滤过,并于前煎酒内,更入熟蜜四两,再熬成膏,和药末,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二十丸,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