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女科指要>鼻衄

《女科指要》鼻衄·

鼻为阳明之部,气血俱多之乡,冲任又附于阳明为经血之海,或邪盛于经遏热动血,或血虚于里阳旺迫血,皆能令人血出于鼻而谓之衄,衄久不止,天癸亦致涩少,且鼻为肺窍,火刑金者必兼咳嗽而渐甚。

●脉法

浮洪者邪盛于经,涩数者血虚于脏,虚数乃血为热迫,软数是血不归经。

●治法

邪盛于经者清之疏之,血虚于脏者滋之止之,血不归经补气摄血以引其归脏,血为热迫清热养血以吸其归经。

●用药

主以举轻古拜散,血热犀角地黄汤,血虚四物汤,血虚热上迫滋肝凉八味,经寒血上走白芍理阴煎,伤温黑膏法,分解伤寒建中汤加黄 。

●选方

加味举轻古拜散

治鼻衄,脉浮数者。荆芥(一两,炒黑) 生地(五两)黄芩(一两)当归(二两)白芍(一两,炒) 丹皮(一两)茜草(二两)枳壳(六钱,炒黑)甘草(六钱)

制为散,茅根汤下三钱(古方荆芥一味炒即名举轻古拜散)。

风热伤于营分致蕴热内迫而血动于经,故衄血而身热不解,天癸不调焉。黑荆疏风理血,生地壮水凉血,黄芩清热止血,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养血脉益营,丹皮平相火凉血,枳壳泻滞气以降下,茜草化滞血以止衄,生草泻火以缓其中也。为散以散之,茅根以凉之,俾风热外解,则经气清和而营血自固,鼻衄无不上,身热无不解,何天癸不渐调哉。风动迫血,一味黑荆亦可止。

凉八味丸

治相火鼻红脉虚尺旺者。

生地(五两) 萸肉(一两半)泽泻(一两) 丹皮(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山药(三两,炒)黄柏(一两半,盐水炒)知母(一两半,盐水炒)

制为末蜜丸,茅花汤下三五钱。

肾水不足相火上炎而血不能藏,故鼻衄淋漓,经血渐少将成损疾焉,生地壮水滋阴,萸肉涩精秘气,黄柏清湿热以坚肾脏,知母清燥火以益肾水,茯苓清肺气,山药壮脾阴,丹皮平相火以凉血热,泽泻利膀胱以降浊阴,蜜丸以润燥,金茅花汤以止衄血也,使肾水充足则相火退藏而阴血宁静,何有鼻衄淋漓经血渐少之患乎。

理阴煎

治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熟地(五钱)当归(三钱,醋炒)炮姜(五分,盐水炒)肉桂(五分,盐水炒)

水煎去渣温服。

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