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国医学通史>近代西医书籍的出版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西医书籍的出版·

我国近代西医学书刊的出版和医药学术团体的建立,是中西医学文化交流的产物,反映了近代西医学在我国发展的轨迹。我国出版的近代西医学书籍,最初以来华外国传教医师的译述为主。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我国赴日留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近代西医药学书籍的翻译和编著。20世纪初期,近代医药学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医药学术团体和期刊相继产生,促进了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

汉文译述的近代西方医学书籍,一般认为始自19世纪初叶。英国医生皮尔逊(PearsonA.)将所著《种痘奇法》一书由斯坦顿(StanntonGT.)译成中文,于1815年出版。皮氏的学生邱(浩川)将该书加以诠释改名为《引痘略》,于1817年印行,这是流行我国最早的西医痘症专著译述。这时译述的书籍很少,也没有系统,19世纪50年代,合信与嘉约翰来华后相继开创了较有系统的译述近代西医学书籍的先河。

合信在与中国助手协作下,他所译的书籍计有:《全体新论》1851年在广州出版。该书给中国人对人体及生理一个全新的认识,出版后中国知识界震动很大,几年间再版多次。《西医略论》1857年在上海出版,该书是第一部介绍到中国的西医外科临床经验著作。《内科新说》1858年在上海出版。《妇婴新说》1858年在上海出版,该书扼要阐述正确处理各种妇儿疾病法则,并对产妇的顺产和难产附有图解说明。《博物新编》1855年在上海出版,该书简要介绍生物学的一般常识,以及西方发现的56种元素及一些化合物。后人将以上五种书合编统称《合信氏医书五种》。这是一套较系统的近代西医学启蒙教材,是西医学理论传入中国的发端,曾一版再版,对我国近代西医初期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嘉约翰自1859年他开始翻译西医书籍作为授课教材,自第一部译著《论发热和疝》出版,至1886年共译医书20余种。其中主要的有:《化学初阶》、《西药略释》、《皮肤新篇》、《内科阐微》、《花柳指迷》、《眼科撮要》、《割症全书》等。

此外,博济医院助理医师中国人尹端模、相继翻译出版西医基础理论,临床治疗之类的书籍,到1894年译成的书有:《体质穷源》、《医理略述》、《病理撮要》、《儿科撮要》、《胎产举要》等5种。以上各书均由博济医院出版。

英国人德贞,1864年来华,曾受聘为京师同文馆首任生理学和医学教习。他翻译、编著了大量西医的医学理论、基础医学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书籍,主要的有:《西医举隅》,是汇集自1873年以来德贞陆续发表在《中西闻见录》中介绍西医学基础知识的通俗性读物。《续西医举隅》,是1881年至1882年刊载在《万国公报》介绍西医学解剖生理知识的汇编。

《全体通考》18卷,分为正文9册,附图谱3册计356幅图。1886年同文馆出版。该书是根据当时英国著名医学家和解剖学家的最新著作编译而成,是一部完整、严谨的当代解剖学巨著,并附有图解说明。此外,他编译的还有《身体骨骼部位及脏腑血脉全图》、《全体功用》、《西医汇抄》、《英国官药方》及《医学语汇》等。

英国人傅兰雅,1861年来华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1865年他应聘参加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工作,翻译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书籍。经他与中国助手,主要是赵元益合作翻译的医药书籍主要有:《儒门医学》1876年出版,是一部卫生普及性读物。《西药大成》该书全面介绍西药及其规模,有附图200余幅,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西方药物学的发展状况。《西药大成补编》增补了药物学的基础知识,很具临床应用价值。1904年出版。《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专为查阅《西药大成》而编译,是一本我国早期的医药专业双语工具书。《法律医学》又名《英国洗冤录》,是我国第一部介绍西方法医学的书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伟伦忽塔著、英国医师梅滕更口译、中国人刘廷桢笔述而成的《医方汇编》。该书未按药方分类,而以病症汇编药方。编译者采用中医术语并注重表意准确,在保持中医理论基础上吸收西医知识,体现了试图汇通中西医的苦心。据徐维则和顾燮光二人的统计,我国早期西医学译著自1899年前至1904年,全体学、医学译著共计111种。

由学术团体系统编译西医书籍始自博医会,1890年该会成立了名词委员会着手医学名词和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工作。1905年又成立了编译委员会。1926年这两个委员会合并为出版委员会。据1918年出版的《中国基督教中文图书分类目录》统计,用中文著译的西医书籍和小册子共103种。1932年博医会并入中华医学会,合并后的中华医学会1932年至1949年出版的西医书籍,多被当时医学院校采用为教本,总计有近70种。

同仁会是日本对中国宣传其医药兼有经济、政治、文化三种力量侵略的机构,所属医药汉译书籍刊行委员会,于1927年成立,出版有由中国留日学生翻译的日本各科西医学名著。

丁福保致力于通过日文转译西医书籍。1906年他在家乡无锡组织了译书公会,1910年自设“上海医书局”印刷出版他所编的书籍。至1914年由日文译编成的医书共68种,以及他自纂的医书10多种,总计80余种,合编成《丁氏医学丛书》。这套丛书囊括了西医基础医学和临床各科,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丁福保自1900年刊行通俗西医常识读物《卫生问答》开始,截至1933年,译述和编著的医书达160余种。他选译的西医书籍大都是当时著名医家的最新著作,代表各科学术发展的新成就。他更结合中国当时流行猖獗的传染病,编译了《肺病最经济之疗养法》、《传染病之警告》、《疟疾新论》、《霍乱新论》、《喉痧新论》等。丁福保所编译的医书较之早期传教医师的译述不仅内容新、学术水平高,也更有系统而且全面,在普及近代西医知识,沟通中西医学、促进中医了解西医学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出版商出版的西医书籍的商务印书馆为最多。1902年张元济在该馆创建编译所,开始编纂学校用书和翻译出版外国著作。其出版谢洪赍编译的《生理学》,销行很广。《医学小丛书》,全部依据西医书籍翻译编辑,是我国翻译和编著出版西医书籍以来比较最完整的计划之一。中华书局自开业以来至1949年出版的西医书籍约有104种。大多数属一般性医药卫生知识读物,编入各类丛书和文库者即达52种之多,但具有专业性学术较高的书籍不多。

此外,由政府行政部门主持编辑出版的有:1930年5月颁布的《中华药典》。1935年卫生部成立编审委员会,从事编审医学图书工作,出版有:《理学实习指导》、《组织学实习大纲》、《内科诊疗须知》、《公共卫生学》等书。1930年教育部编审处译名委员会编订成《药学名辞》,并于1932年公布,书内载生药名词、化学药品及制剂名词共约1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