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2)日晡所发潮热·
阳明欲剧时相的另外一个特殊方面就是日晡所,更具体一点说就是日晡所发潮热。潮热在这样一个日晡所发生,对于诊断阳明病,特别是对诊断阳明病的府实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翻开阳明篇,随处都可以见到这个“潮热”。前人将阳明病分作经府二证,阳明府证的确定就主要依据这个“潮热”。而阳明府证中大小承气汤的运用,尤其是大承气汤的运用,更是以潮热为第一指证,即如208条所云:“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上述潮热的发作点即在日晡所,因此有必要对日晡所及潮热在日晡所发生的特殊意义作一番讨论。日晡,《玉篇》云:申时也。《淮南子·天文训》云:“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我们再从文字的角度看,晡之声符用“甫”,“甫”有吃义,故哺、脯等字皆用“甫”。那么,日+甫又是什么意思呢?日被吞吃掉了,很显然就是形容太阳落山的这个时段。另外,《说文》云:“甫,男子美称也。”日为阳为男,故日+甫,亦形容日之美者。而日将落时实为日之最美者,故日落时亦称日晡时也。“日晡”在这里与“所”连用,“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字词,它既可以表时间,又可以表地点。表时间当然是指上面讨论的这段时间,《玉篇》把它定死了,就在申时,而其他的却比较灵活,因为太阳落山会随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经纬度区域而有较大幅度的差别。比如夏天,我们这儿6、7点太阳就下山了,而在新疆却要到8、9点,这个差别显然很大。那么,地点呢?从自然的角度讲,太阳落下去了,落到哪儿了呢?落到西半球去了。在东半球看来是“落”,在西半球看来可就成了“升”的过程。而在人体这个系统呢?人体的太阳落到哪去呢?当然是落到阳明里了。我们从酉字的直观结构看,酉为西+一,一是什么?一就是易卦的阳爻,它表阳气,表太阳,一入西中,不就正好说明了日落西的这个过程。证之实际,日落亦正好处于酉的这个时候。而申酉戌为阳明所主,因此,这个阳不是落到阳明里,还能落到哪里去呢?另外,《说文》云:“所,伐木声也。”《诗》云:“伐木所所。”而伐木者,金也。因此,日晡而用所,是表日晡为金时也。既然指金时,当然就应该包括申酉戌三时。这与方中行所言“申酉戌间独热,余时不热者,为潮热”的解释相合。
这里讨论潮热,大家要清楚潮热有两个重要的特性。潮热的两性。其一,言有时也。这个“时”即日晡所,即申酉戌;其二,言其高也。这一点需特别的注意,这一点也很容易被忽略,以为光有时,凡是在日晡所发的热都可以叫潮热,要是这样来理解潮热这个概念,那还不完整。用这样一个理解来看阳明,来看阳明府证,那就会有问题。既然叫潮热,那就不是一般的热,这个热与“潮”相关。石头打下去产生的涟漪能不能称潮,显然不能称潮,“洪湖水,浪打浪”这个浪能称潮吗,也不能称潮。所以,潮,它必须有一个高度,有一个气势,联系到潮热,一般高度的热,甚至是低热,就不能叫潮热。我们回过头去看方中行的解释,他的潮热也只讲对了一半。
我们在前面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讨论潮,潮涨之时在月满,故云:月满观潮。而潮最盛大的时候又在哪里呢?在八月。八月卦为观卦。八月卦为什么就叫观卦呢?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潮为什么有涨落?我们前面讲过这是阳气作用的结果,阳加于阴谓之潮。既然是阳气作用产生潮,那这个最盛大的潮为什么不在夏日?为什么不在阳气最盛大的时候?反而要在阳气开始收潜的八月?这就关系到潮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因素当然是推动的因素,这个完全要靠阳,另外一个就是阻挡的因素,这个当然是阴的作用。光有推动能不能形成潮呢?不能形成潮!最多你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你成瀑布了,可你还是不能形成潮。要想形成潮,必须是一个推力一个阻力,你推我阻,潮便很自然地形成。而这个推阻之力恰到好处的时候,这个阴阳的作用恰到好处的时候,就会形成最盛大的潮。潮盛八月,也正是这个道理。
导致潮热的要素。潮的道理搞清楚了,潮热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潮热我们既要注意它的时间性,也要注意它的高涨性。前人讲阳明,多从经府的角度谈。经也讲热,府也讲热,那这个热有什么区别呢?就在这个潮与不潮。阳明经热它不讲潮,而阳明府热它不离潮,潮与不潮便是经热府热的根本区别。我们讲阳明经证之热与阳明的凉降失用有关,阳明的另外一个重要性用“通”虽然也同时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经”这个阶段,对这个“通”的影响程度还不很大。而一旦到了“府”的阶段,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通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障碍,阳明篇不是有“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吗?燥屎将阳明的道阻滞了,而这个时候的阳热又很盛,推动力又很强,就这样一推一阻,阳明府证的潮热便应势而生。因此,热的潮与不潮,除了说明热势的亢盛程度以外,更根本的是反映这个阻滞的程度。为什么说“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呢?就是因为热不潮,阻滞的程度就不重,阻滞不重,干吗要用承气汤呢?所以,中医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松散,其实它很严密,像潮热这样一个证你说严不严密呢?确实很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