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位于右下腹,当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主治急、慢性阑尾炎。直刺0.5~1寸。
瘟疫的一种。一名蝦蟆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捻头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如蝦蟆状,故亦名蝦蟆瘟。宜荆防败毒散。”参见瘟疫、蝦蟆瘟条。
见《江西草药》。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指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症。见《伤寒论》。《景岳全书·伤寒典》:“合病者,乃两经三经同病也。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之证,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合病也,若兼呕恶,即太阳
即白睛。详该条。
供敷贴用的膏剂。参见膏剂条。
病症名。一名食复。因病后饮食不节,脾虚气弱所致。《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自愈。”《广温热论》:“若因饱食
五脏之使。指五脏内在变化反映于外表的五种气色。察色是诊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外表上各种不同色泽的呈现,是内在的五脏所支配的,故名。《灵枢·五阅五使》:“愿闻其五使当安出?……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
经外奇穴名。《干金要方》:“诸风,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内踝上。定位在内踝上缘上一寸,胫骨内缘处。
书名。简称《经方解》。不分卷。清·姜国伊注。书成于1861年。本书注解《伤寒论》方113首,於自跋中提出:“论经方者,须明药性;明药性者,须考《本经》(指《神农本草经》)。”故对方药的气味、主治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