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头部摇摆、颤动而不能自制的症象。又名摇头。《证治准绳·头摇》:“头摇,风也,火也。二者皆主动,会之于巅,乃为摇也。”《张氏医通·诸痛门》:“头摇有二证,风火相煽,卒然头摇,项背强痛,少阳经证也
病名。指小便自利,渴而引饮的黄疸。《此事难知》:“干黄,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饮者,栀子柏皮汤。”干黄有因瘀热搏结所致者,《医钞类编》卷九:“干黄,……瘀热在里,宜下。”参见黄疸等条。
证名。指胁下支撑胀满。多由水饮或肝气郁结,滞于胁肋部位,络脉不和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医宗金鉴》注:“水在肝部,则病悬饮。”参见悬饮、肝气胁痛、肝郁胁
髋、膝、肘、腕等八个关节。《灵枢·九针论》:“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马元台注:“人之手足,各有股肱关节计八,故谓八节。”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
病名。①指腹腔内的肿块。《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杂病广要·积聚》:“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为之
运气术语。指胜气与复气的关系。《类经》:“六气盛衰不常,有所胜则有所复也。”一年中,若上半年有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当有与之相反的复气。例如上半年热气偏盛,下半年即有寒气以报复之。又如木运不及,金气胜木,
暑病专著。2卷。明张鹤腾辑,清叶霖增订。张氏原著《伤暑全书》撰于天启三年(1673年)。叶氏据《素问》暑证之论增订,叙述各种暑证之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采辑治暑方剂50余首,详载主病及服法。末附古代名医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头晕目眩。多由血气亏损,风邪上乘所致。《圣济总录》卷十六:“风头眩之状,头与目俱运是也。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
即化脓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