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恶阻症型之一。平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聚湿成痰,孕后经血壅闭,冲脉之气上逆,痰饮随逆气上冲所致。症见恶心,呕吐痰涎,胸满不食等。治宜豁痰降逆。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经脉名。即手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泰阳脉:出小指,循骨下兼(廉),出臑下兼(廉),出肩外兼(廉),出项□□□目外渍(眦)。其病:臂外兼(廉)痛。诸病此物者,皆久(灸)臂泰阳脉。”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指产后尿闭,小腹胀急疼痛,甚则坐卧不安。多因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或素禀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足
病名。出《金匮要略》。即狐疝。见该条。
疮疡诊法之一。见《外科启玄》卷。根据疮疡所患部位及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以推断疮疡属何经络,以便分经用药。如阳明经多气多血,疮生手、足阳明经部位,则易收口;太阳、厥阴经多血少气,疮生手、足太阳经和厥阴
见《传信适用方》。为草果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
乳子,吮食母奶的婴儿,乳子脉即婴儿的脉象,见《景岳全书·脉神章》。三岁以下的婴儿,其诊脉方法有不同于成人之处:一般以一息八至为平;诊脉只候其脉象,一般不分别其寸关尺部位;脉象以浮沉候表里、迟数候阴阳寒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寄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