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指外感性热病发病初期的病机。外感温热邪气,从口鼻而入;又肺合皮毛,主人身之表,故温邪首先侵犯肺卫,出现肺卫之证。证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外感温热篇》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痫的诊候方法。出《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候痫法:“夫痫,小儿之恶病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诊察其精神,而采其候。以手白肉鱼际脉青黑者,是痫候等二十八条为痫之初;以直视瞳子动,手足掣疭
苔色洁白,津少光亮,其形如片片雪花布散舌上,比一般白苔之色更白。这是脾阳衰微,寒湿凝聚中焦,不能输布津液所致。宜甘温养阳,健脾燥湿。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香附、川乌、川楝子各一斤,熟地黄八两,茴香十二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四两。前二味用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干剉焙,与余药共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
【生卒】:公元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齐东野语》记述: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李以针刺催产获效。
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黑面叶、山夜兰、夜兰茶、青凡木、四眼叶。为大戟科植物黑面树Breynia fruticosa(L.)Hook.f.的嫩枝叶。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等地。苦,寒,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其形如蜈蚣,亦有头足,发寒热,因食物被蜈蚣所游之毒而生,宜雄黄定子涂之。”
方书著作。又名《新编近时十便良方》、《备全古今十便良方》,简称《十便良方》。40卷。宋·郭坦撰。刊于1195年。书名“十便”,指本书对读者有十种便利。主要以选用方药少而精,配合日常习见药品组成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