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老黄而中有黑刺。乃脏腑热极之候。杂病为实热里结;外感为邪已传里、邪毒内陷已深。宜白虎汤、大承气汤,交替间服至苔刺退净。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眩偏痛痧》:“痧气慢者,上升于二阳头面。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凉之剂治之。”参见痧条。
【介绍】:见戈维城条。
五行的气化。五行之间,相反相成,不断变化发展。《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化宣平。”指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察鼻上色的方法。《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鼻端青为腹冷,黑为水气,白为无血,黄为胸寒,赤为有风,鲜明为留饮。
见《履岩本草》。为蘼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身重痧,痧症初发,势虽凶暴,未必身重,若饮热汤热酒,痧毒即阻塞经络血肉之间,遍身重痛,不能转侧,或呕吐腹胀,脉伏。放痧之后,治先消瘀解毒。宜三十五号家人方。如痧
道家丹药之一。据《南史》载,晋·陶弘景曾得到制造这种丹药的方法,苦于无原料。齐高帝(公元478~482年)曾供给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陶用之合成飞丹,颜色洁白如霜,吃后身体轻松。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多因产后败血攻于脾胃,胃气上逆所致。证见腹胀,满闷,呕吐,兼见恶露量少等。治宜活血祛瘀,健脾和胃。方用抵圣汤(赤芍、半夏、泽兰叶、人参、陈皮、甘草)或生化汤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