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令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由教授假拟某种疾病的证候和表现特点,令被试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考核其实际诊治技术能力。相当于现在的病案讨论。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由教授假拟某种疾病的证候和表现特点,令被试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考核其实际诊治技术能力。相当于现在的病案讨论。
【生卒】:708~833【介绍】:唐代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公元708年,出生在西藏堆龙德庆地区。曾任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对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曾多次到祖国内地和印度等邻近国家和地区学习医学,集
病名。为婴儿至儿童期所生的瘰疬。又名乳疬。多由先天虚损而致。症为瘰疬旋起旋消,或结核久而不化,或时大时小。治法:偏热者用灯笼草、野菊花和红糖少许煎服。偏寒者外用消肿散外敷。
【介绍】:明代医僧。居住在歙县(今安徽歙县)北八十里的箬岭上,长于针灸,用细毫针治病,有良效。
①肌肉。前人称肌肉外层(皮下脂肪)为白肉,内层(肌肉组织)为赤肉,赤白相分;或谓肌肉间界限分明者,故名。《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②经穴名。即阳辅穴,属足少阳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用粹,又字修之,上海市人。先业儒,因有家传而旁通医术,博采前代多种医籍,以《内经》为主,旁及张仲景、刘完素、张洁古、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家之说,编成《证治汇补》一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其疽大如鸡子,形象犹如紫李,只肿不红,内串经络之间,流注骨节之内,遍身痠疼百节疼痛。”治同无头疽。
出《灵枢·营卫生会》。渎,小沟渠。下焦是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泻二便的场所,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象沟道排水一样,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