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正骨手法之一种。适用于骨折后有即将撕裂、分离的碎骨片或有重迭错位者。医者以拇食二指钳住伤处,逐渐加大力量,使碎骨片牢固的卡附于主骨之上,不致再移位;如系重迭错位的骨片,应在牵拉开后,用卡法使断端对齐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一。即临产。详该条。
书名。江苏省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合编。全书分总论、各论二篇。总论介绍了中医儿科发展的概况和儿科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各论分证介绍了儿科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内容简明实用。1960年由人
《揣摩有得集》方。泽兰叶五钱,炒青皮、贝母、当归、栝蒌、炒地肤子各一钱半,白芷五分,山甲珠三分,蒲公英三钱,乳香、没药、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治乳痈,红肿疼痛,发烧发冷。
病证名。①指惊风得之于母腹,生下百日内,因有所犯,引动其疾,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②抽搐时牙关紧闭,口吐痰涎者为“真搐”(《东医宝鉴》)。③抽搐虽定,而神气昏闷者。(清·许宣治《许氏幼科
尿的别称。详该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手的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灵枢·经脉》:“大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②足趾。《素问·厥论》:“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病名。清·汪喆《产科心法》:“产妇汗多发痉,俗谓产后惊风,实非风也,乃肝血空虚,不能荣筋,以致手足抽搐,有似中风之状,更有口噤咬牙,角弓反张,此气血大虚之恶候。”治法参见产后病痉条。
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太阳经传入阳明经或少阳经,由表入里,或由阳经传入阴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