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参见鼻衄条。
【介绍】:明末清初医生。字元素。钱塘(今杭州)人。南京太医院医士,公元1656年寓居嘉兴。著名文学家朱彝尊间访之。李氏撰注《本草经》,多有新义。如认为吉贝子不宜久服,娓娓数百言。朱妻病热20余日,诊为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溲疏之别名,详该条。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产妇临产时,背平着蓆,体不倦曲,使儿易产,所采取的体位,称卧产。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腋下常湿仍臭生疮,谓之漏腋。”多由气血不和,湿热蕴蒸所致。其证腋下潮湿生疮有臭味。外用六物散(干枸杞根、干蔷薇根、甘草各15克,胡粉、商陆根、滑石各3克),共为细末,用
见营卫不和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包括尺骨、桡骨单折及双折。临床以尺骨近端和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多因跌打、坠堕、扭转所伤。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断端移位者,畸形明显,触按有骨声。断端移位者,尤其在双骨折
见《金匮翼》卷二。荆芥穗二钱。为末,用生地黄汁调下。治风热入络,血溢络外,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
经外奇穴名。见《腧穴学概论》。位于手掌侧第二、三、四、五指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各一穴(即四缝穴),以及拇指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和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各一穴,每手六穴,左右计12穴。主治疳积,疔疮等。直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