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即石苇散第一方,见石苇散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
九九,指九野、九州、九窍、九脏等;制是准度,会是配合。谓人与地以九州、九窍为准度,以配合天之六六之节。《素问·六节藏象论》:“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发颐。见该条。
指妊娠13~24周,因身体欠佳,不适于继续怀孕,或适应计划生育的要求,须中止妊娠而行引产者。亦名打胎。可参见中药流产条。目前有用天花粉提纯注射液或芫花萜针剂,做羊膜腔内注射法,行中期引产,有效率达98
泛指伤寒太阴、少阴、厥阴等三阴经证候,与三阳经证相对而言。三阴均属虚寒证候。太阴为肠胃虚寒证;少阴为心肾虚证;厥阴为寒热胜复,上热下寒证。
病证名。①指危重病证。《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膏肓部位有指为膈中者。《外台秘要·五膈》:“膈中之患,名曰膏肓。”②指劳嗽。《杂病源流犀烛·咳
【介绍】:三国时吴国医家。一作吕广。擅长于脉学,著有《玉匮针经》、《金韬玉鉴经》等书,均佚;还注过《黄帝八十一难经》。
【介绍】:见马莳条。
病名。系指牙龈肿硬如蕈状。见《外证医案汇编》卷二。牙蕈形似核桃,坚硬,由心胃之火煎熬而成,不可针破,否则失血难痊,宜耐性调理。治宜清胃泻火,消肿散结。可选用皂角刺、穿山甲、当归、川芎、黄芩、栀子、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