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血红

刺血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血红

药材名称刺血红

拼音Cì Xuè Hónɡ

别名花叶假杜鹃

来源爵床刺血红Barleria lupulina Lindl.,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毒蛇咬伤,犬咬伤,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刺血红

药材名称刺血红

拼音Cì Xuè Hónɡ

别名七星剑、血路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花叶假杜鹃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leria lupulin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花叶假杜鹃灌木,高约2m。茎直立,多分枝。叶对一;有短柄;吉片披针形,长4-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白色柔毛;在叶柄基部有一对向下的针刺,紫红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具多数大苞片;萼片4,成对,外面一对较大;花黄色,花冠管状,5裂,裂片近相等;发育雄蕊2-3,退化雄蕊1-2;子房上位,2室,花柱长。蒴果卵形,中部以下有种子4颗。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湿地、材旁或路边,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形,具棱,木质。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白色柔毛;具短叶柄,叶柄基部有一对向下的针刺,呈紫红色。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山栀甙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假杜鹃素(barlerin),乙酰基假杜鹃素(acetylbarlerin),6-O-乙酰基山栀甙甲酯(6-O-acetyl-shanzhiside methyl ester)和7-乙酰基野芝麻新甙(ipolamiido-side)。另含甜菜碱(betaine)。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通经络;续筋骨;解毒消肿。主跌打肿痛;骨折;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葡萄藤

    药材名称野葡萄藤拼音Yě Pú Tɑo Ténɡ别名大风藤(《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的全株及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

  • 猫腿姑

    《中药大辞典》:猫腿姑药材名称猫腿姑拼音Māo Tuǐ Gū出处黑龙江来源为菊科植物绒背蓟的块根。春、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块根肥大,呈脚趾状互相重叠,鲜时灰

  • 荭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荭草药材名称荭草拼音Hónɡ Cǎo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地上部分。夏、秋割取地上部分,或将打下水红花子后剩下的地上部分收集起来

  • 鸭脚艾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脚艾药材名称鸭脚艾拼音Yā Jiǎo ài别名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痨草、鸭脚菜、甜菜子、刘寄奴[广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

  • 油茶

    药材名称油茶拼音Yóu Chá别名油茶树、茶子树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Thea oleosa Lour.],以根和茶子饼入药。根皮

  • 杨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杨梅药材名称杨梅拼音Yánɡ Méi别名树梅、珠红来源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Lour.)Sieb. et Zucc.,以根、树皮及果

  • 狗哇花

    药材名称狗哇花别名斩龙戟、狗娃花来源菊科狗哇花属植物狗哇花Heteropappus hispidus (Thunb.) Less.[Aster hispidns Thunb.],以根入药。春夏秋采集,

  • 黄杞

    药材名称黄杞别名黄榉、土厚朴[广西]来源胡桃科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E. chrysolepis Hance],以树皮、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江西、

  • 掌叶半夏

    药材名称掌叶半夏拼音Zhǎnɡ Yè Bàn Xià别名独脚莲、独角莲(《南京民间药草》)。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6~7月挖取块茎,洗净泥

  • 大头橐吾

    药材名称大头橐吾别名兔打伞、猴巴掌、望江南来源菊科大头橐吾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广东。性味辛,微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