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徐述条。
病证名。见《惠直堂经验方·伤寒门》。症见两跗忽然红肿,因而发热,两胫俱浮作痛等。由感染湿热,先从下受,治宜消其湿热,从膀胱下行,则身热自退,可用顺导汤等方。参见脚气条。
儿科著作。1卷。清·庄一夔撰,刊于1777年。本书专论小儿慢惊风的治法,作者主张以温补为主,反对用寒凉攻伐。书中列述慢惊风症候,并介绍经验方2首。内容简要,刊本颇多,流传较广。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中药炮制法之一。某些药材经炮制后取得的粉末。有以下几种:①种子类药材去油后的粉末,如巴豆霜、苏子霜、杏仁霜等。②某些药材析出的结晶,如柿霜。③某些动物药去胶后的骨质粉末,如鹿角霜等。
指脊柱附近的部位。古人认为,其位置既不在表,亦不在里,属半表半里,为温疫之邪所居留之处。《温疫论》上卷:“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
养生术语。驻,留住;形,外形。即使形体不衰老。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说:“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可以自悬,类鸟飞空而伸其脚也。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故导引也作为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则称为六淫。六淫为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其致病自外而入,故
《疡科选粹》卷七方。黄连、黄柏各三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两,紫草、寒水石、漏芦各七钱。为末,香油调搽患处,日三次。治热疮遍发,脓血赤烂;及火丹,或如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