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幼科类萃》:“(小儿)风毒者,因惊风之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结而为肿毒,遂成顽核赤色,多在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重者成痈成疖,谓之遁毒风,宜以百解散(甘葛、升麻、赤芍、
全舌红绛色,舌尖出血如溅。为热盛营血之候,宜用犀角地黄汤加大黄、黄连等治之(见《伤寒舌鉴》)。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介绍】:见薛福原条。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漏睛脓出睑眥间,或流浓汁或清涎,目无翳障不疼痛,风热攻冲心火炎。”即漏睛。详该条。
《圣济总录》卷二十方。炮附子、独活、天麻、桂、当归各一两,防风、川芎、丹参、草薢、菖蒲、黄芪、细辛、山茱萸、白术、菊花、牛膝(酒浸,焙)、枳壳(麸炒)、炙甘草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三片,水
辛凉解表以透热外出的治法。温病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表现为身热、微恶风寒、心烦、口渴、无汗、舌苔黄白等症。无汗是卫分闭而不通,必须辛凉透达,令病人微有汗出(泄卫),从而使气分的热邪得以向外透散(透热)。
丛书。本书系清末人将以下三书合刊而成。即《增补内经拾遗方选》4卷(前2卷为宋·骆龙吉撰,后2卷为明·刘浴德等补订)、《宣明论方》15卷、《名医方论》(《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的节录本)4卷。
即狐疝。《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详狐疝条。
经脉名。即手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少阴脉:循筋兼(廉),出臑内下兼(兼),出夜(腋),奏(凑)胁。其病:肋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阴脉。”又:“臂少阴脉:起于臂两骨之间,之下骨上廉,筋之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