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不居集》卷二十一:“直腹泄,饮食入口,少顷即出。”即直肠泻。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天葵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外伤后瘀血和失血的病证。前者多见瘀血肿块,胀痛固定不移;后者或因体内某部出血,或血自诸窍溢于体外,并见头晕、心悸、口干等症。根据“血为气守”的理论,治以复元活血汤为主,酌加补气之品。如严重出血
【生卒】:1892~1976【介绍】:名显宗。四川巴县人。先后就读于巴县医学堂、重庆官立医学校、重庆医学研究会公立医校、重庆存仁医学校等,并从内江王恭甫游。曾在重庆创办国医药馆、国医传习所。建国后历任
病证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小儿夜啼由客忤所致者。其症患儿于忽受外界刺激之后,面色变易不定,气郁如怒,睡中惊惕作啼,口吐青白沫,反侧瘈疭,状如惊癎,但眼不上窜。治法见客忤条。
书名。4卷。清·张霞谿撰。刊于1840年。本书卷1~2系将《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的(麻)疹门作了补充注释。卷3~4为附采诸家麻(疹)后证治,引述各书中有关麻疹的合并症、后遗症等内容。现有《珍本医书
见《陕西中草药》。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即头骨。详该条。
丛书名。22卷。清·郑玉坛撰。刊于1796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心法集解》(附《医方合编》)、《幼科心法集解》、《彤园妇科》、《外科图形脉证》(附《医方便考》)四种。系在《医宗金鉴》编次的基础上,旁采
亦称阳明经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