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本症“初起甚微,次后渐大,赤脉从白睛贯下,再后黑睛上边从白睛起薄障,障上仍有红丝牵绊”(康维恂《眼科菁华录》)。与赤膜下垂同,详该条。
又名夹疹痢。因热毒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清·朱梦芬《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若因食积加以消食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如临床表现有腹痛
见《药材生产手册》。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伤寒论》方。又名蜜煎方。食蜜七合。纳入铜器内,微火煎,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候可丸,即以蛤粉涂手,乘热捏作锭,大如指,长约二寸,每用一条,纳于肛门中,以手急抵住,欲大便时则去。治燥屎不下。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指妇女妊娠期间阴道所流出白而稠的液体。清·崔秉铣《妇科宗主》:“妇人有孕,或因气怒,或取重物,偶来白色水,稠者,非胞破之水,名曰侧水。”
病证名。指阴血不足,肠道欠润而致的大便秘结。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涸者。《万病回春·大便闭》:“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
儿科著作。①清·任赞撰。2卷。刊于1789年。上卷论儿科诸病诊法及证治;下卷治疗方剂,系作者选辑前人儿科论著并附个人心得写成。②恽铁樵撰。8卷。本书主要介绍种痘和痧疹、惊风二病的病因和治法。作者用通俗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述》。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