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便秘之由于幽门不通者。症见噎噻气阻,大便不通。《脾胃论》卷下:“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噻,气不得上下,治在幽门闭,大便难。”用通幽汤。参见大便秘结条。
【介绍】: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生。相传为俞跗之弟,黄帝之臣,精于针灸术。旧说黄帝与少俞等少数臣子论医药而创医药,是为附会之说。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方用龙胆泻肝汤加丹皮、赤芍等。
出《本草纲目》。又名青蒿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镇痉熄风。治急、慢惊风,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脑膜炎的痉挛抽搐有效。内服:入丸剂。
证名。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大便多粘沫。参见泄泻、痢疾条。
见《素问·移精变气论》等篇,即汤剂。把药物加水煎成,去渣,取汁内服。汤液吸收较快,易于发挥作用,常用于新病急病。《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为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
病证名。为疳证、疳疾、疳病的简称。是一种由脾胃运化失常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多见于5岁以内的儿童。主要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以及六淫疫毒,诸虫感染,热病久病之后而致脾胃虚弱。病因虽多
见《分类草药性》。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详该条。
帮助排痰或祛除生痰病因的方法。分为化痰、消痰、涤痰三类。其中以化痰法为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