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土郁

土郁

病证名。五郁之一。指脾胃之气郁滞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食滞中焦,痰凝脾脏,热蕴肠胃,皆土郁也。”症见心腹饱胀,肠鸣泻利,呕恶痰涎或清水等。治宜夺之。《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夺者,直取之谓也。湿滞则土郁,脏应脾,腑应胃,……滞在上宜吐,滞在中宜伐,滞在下宜泻,皆夺也。”可用夺郁汤善夺汤疏土汤等方。参见五郁、郁证条。

猜你喜欢

  • 清咽润燥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杏仁、桑叶、牡丹皮、连翘、甘草、天花粉、浙贝母、石膏、牛蒡子。水煎,兑橄榄汁半酒盅服。治疫蒸气分,咽喉红肿,上有细碎白点,身热有汗,口渴唇燥,心烦脉数;或秋燥熏蒸,致咽喉燥痛者。

  • 陈伯坛

    【生卒】:1863~1938【介绍】:字英畦。广东新会人。博览经史,尤好《周易》,潜心医学。曾中举,然无意仕途,专心研讨仲景之学。清末曾任广东省陆军军医学堂中国医学总教习。1924年,应邀主办中医夜学

  • 伏热在里

    体内先有热邪潜伏,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致肠胃热积。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即见咽干、口臭、腹胀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等内热症状。

  • 三阳经疟

    病名。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症因脉治》卷四:“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

  • 产后玉户不敛

    病证名。又名产后玉门不敛、产户不敛、产后阴户不闭、阴门不闭。《万氏妇人科》:“女子初产,身体纤柔,胞户窄小,子出不快,乃至折裂,浸淫溃烂,日久不敛。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敷药:白芨、白龙骨、诃子、烂蜂

  • 运痰丸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沉香、木香各半两,半夏曲(姜汁、竹沥汁制)四两,黄连(姜汁炒)、甘草各一两,人参、白术、茯苓各三两。为细末,甘草煎汤泛丸,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腹淡姜汤送下。治脾虚热痰堵塞,膈气

  • 吐法

    ①八法之一。使用催吐药或其它能引起呕吐的物理刺激(如羽毛探喉引吐),使停痰宿食或毒物随呕吐排出的方法。临床上常用于诸如痰涎阻塞咽喉,妨碍呼吸;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或误食毒物时间不久,尚在胃中等急

  • 单方

    用简单的药味组成的方剂。针对主证治疗,取其力专而效速。如甘草绿豆汤治毒菌中毒。又单味药亦称单方,如半边莲煎剂驱除腹水等。

  • 动输

    《灵枢经》篇名。动,指脉之搏动;输,即经气所输之处。本篇阐述了十二经脉中,唯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阴三经独动不休的道理,以及在邪气阻塞四肢的情况下,十二经气如何保持输转循环的问题。

  • 栝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方。栝蒌实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水煎,分二次服。功能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方中栝蒌祛痰,开胸散结;薤白通阳,行气止痛;白酒助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