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之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②经穴名。代号SP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8寸,缝匠肌之内侧;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
病证名。即齿壅。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忧,忧愁;恚,忿怒;无言,指失音。本篇论述忧愁和忿怒引起失音,故名。内容论述发音的生理以及在情绪过于激动或遭受风寒侵袭会引起失音的病理,并介绍其针刺法。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冲门,见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世医出身,在乡里行医,不分贫富,闻名于当地。
阴液亏损之甚。《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妊娠。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①浑与混通。②湿浊之邪。《伤寒论·辨脉法》:“浊邪中下,名曰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