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二:“名垂头生者,儿头已到产门,头之后骨,偏柱母谷道,儿不能下。”相当于枕后位分娩。参见偏产条。
六畜痫之一。即狗癫。《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犬痫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脑户一壮。”参见六畜痫、狗癫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疾肌肉消瘦,形骸骨立。多由乳食停滞,积而化热,脾胃受伤,运化失职,以致食物精微不能充养肌肤所致。临床表现多伴有面色萎黄,皮肤干燥,腹凹如舟等。治宜消食和气,用异功散,或
病证名。朱振声《妇女病续集》:“当有经水,阴户内发燥而干醵,由肝火偏炽,下吸肾液,肝肾之阴两亏也,用生地、女贞、阿胶并以生芝麻油涂阴户内;发热而潮湿者,肝火旺而挟湿也,用黄连、黄柏、川楝子,并以川楝子
病名。出宋·陈选《妇科秘兰》。亦名乳胎、儿泣、鬼泣。《妇科秘兰》:“妊娠乳自流出者,谓之乳泣。”因孕妇气血虚弱不能统摄,乳汁自出,出多则血不足以养胎,以致影响胎儿发育。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
证名。牙齿动摇,不能坚固。详牙齿动摇条。
《金匮要略》方。桂枝、芍药、甘草、黄芪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服后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五谷虫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因于寒客肠胃者。《时病论》卷三:“寒痢之证,实因炎热贪凉,过食生冷,冷则凝滞,中州之阳,不能运化,清气不升,脾气下陷,以致腹痛后重,痢下白色,稀而清腥,脉迟苔白者,当去其寒,兼扶脾土。……
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