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腑病

太阳腑病

病证名。亦称太阳腑证。为太阳经邪热不解,内犯膀胱所致。有蓄水与蓄血之分。《伤寒溯源集·中风失治》:“太阳者,膀胱之经也。……太阳之经邪不解而内犯膀胱,则下焦不蒸而气液不得上腾。”《伤寒论辨证广注·太阳病》:“太阳之邪传里,膀胱府病,水气上逆而作渴也,故宜五苓散。”《注解伤寒论》卷三:“太阳经邪热不解,随经入府,为热结膀胱,……太阳多热,热在膀胱,必与血相搏。”《伤寒辨证》卷四:“小腹急者,邪在下焦也。大便黑者,瘀血渍之也。小便利者,血病而气不病也。”《伤寒医诀串解》卷一:“何谓太阳腑证?曰表邪不去,必入于里,膀胱为表中之里也,有蓄水、蓄血之辨。太阳证,其人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宜五苓散。太阳证,其人如狂,小腹硬满,小便自利,脉沉,为膀胱蓄血证,宜桃仁承气汤。”亦有以蓄血为瘀血蓄于下焦,不在膀胱,为伤寒兼证。《医学心悟》卷二:“伤寒兼症者,非传经六经之正病,……蓄血者,瘀血蓄于下焦也。”详伤寒蓄水证伤寒蓄血证条。

猜你喜欢

  • 元门脉诀内照图

    脏象著作,2卷。旧题汉华佗撰。主要收“明画图之象,明当脏之病,明五脏相入,明脏腑相入,明脏腑用药,明脏腑成败”等六方面内容。有图有论,文风古朴,颇多奇论。历代藏之内府,世罕见闻。明嘉靖间太医院判周兴国

  • 脐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脐痈毒。生于脐中之痈肿,系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症见脐部肿突,皮色或红或白,红则清解,以外痈治之;若色白宜隔蒜灸之;初起服仙方活命饮加升麻;便

  • 热烘

    外治法之一。病变部位涂药后,再加火烘的方法。适用于鹅掌风、皲裂疮、慢性湿疹、牛皮癣等皮肤干燥搔痒的疾病。

  • 上七节

    古法测量体长时1~7胸椎的合称。《灵枢·骨度》:“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参见上节条。

  • 热气疮

    病名。见《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该条。

  • 邓乐天

    【介绍】:见邓旒条。

  • 贯脓

    出《古今医鉴》。指痘疮贯脓,又名灌浆,灌脓。凡痘疮七、八、九日渐贯脓,脓水之盈亏,视气血之盛衰而定。气血充盈者,易脓易痂;气血不足者,毒不成浆,气不胜者,则毒内陷,出现五陷等现象。《医宗金鉴·痘疹心法

  • 暑湿

    暑热挟湿的病证。夏季常见病之一。因暑热蒸动湿气所致。发病机理为暑伤津气、湿浊阻滞气机。症见胸脘痞闷、心烦、身热,舌苔黄腻。如暑湿困阻中焦,则见壮热烦渴、汗多尿少、胸闷身重;如暑湿弥漫三焦,则见咳嗽、身

  • 李璆(qiú 球)

    【介绍】:南宋医生。生平不详。著《瘴论》2卷。

  • 枕骨的简称。《素问·骨空论》:“头横骨为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