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龙骨风、山蠄、大贯众、树蕨。为桫椤科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的茎干。分布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等地。苦、涩,平。祛风利湿,清热止咳。治风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活幼悟神集》20卷,佚。
见《本草纲目》。为蛤蚧之别名,见该条。
见古本康平伤寒论条。
病名。出《儒门事亲》卷八。瘤体多生于手背,内容物如桃胶,故名。治法宜以三棱针穿破瘤体,挤出内容物或用丰术治疗。即腱鞘囊肿。
湿温著作。绍兴医学会会员集体编著。刊于1913年。该书系统阐述湿温时疫之演变、转归及防治方法,所拟方药大多切于实用。现有多种刊本。
脉学著作。1卷。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讬名王叔和的作品。高氏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但书中的观点,对脉义的理解以及
见《抱朴子》。即铜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