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前胡、赤茯苓、桃仁(麸炒)、陈皮、鳖甲(酥炙)、煨诃子各一两,木香、枳实(麸炒)、桂心、槟榔、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微炒)各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方。人参、防风、黄芩各一两,细辛一两半,茯苓五钱,茺蔚子二两。为末,水煎服。治目生翳如偃月之状。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
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骨名。指蝶骨大翼颞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扶桑骨,即两额骨傍,近太阳肉内凹处也。”
证名。指左半身不遂。见《中藏经·论痹》。简称左枯,又名左瘫。《类证治裁·中风》:“自丹溪以左枯属血虚,用四物汤。”参半身不遂、左瘫右痪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病名。出《治疔大全》。因中指生疔,连及旁指而得名。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