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昏迷

小儿昏迷

病证名,指小儿突然或逐渐对周围环境意识完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不起反应的证候。是由于热与痰内闭所致,其病变部位在心包热闭大多由温热病邪内传心包,或由吸受夏令暑邪,“暑气通于心”,最易内闭。痰闭痰迷心窍,其挟湿者多表现为痰浊内闭的证候;挟火者,多表现为痰火薰蒸的证候。热闭宜清热开窍,用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烦躁明显加服紫雪丹,并可针刺少商中冲间使大椎。痰闭宜芳香开窍,用苏合香丸,高热加至宝丹,并可针刺合谷内关尺泽丰隆。内闭外脱,应开闭固脱并进,开闭参照痰闭的治法,固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双方兼治。若脱症已固,元气大虚,用可保立苏汤(《医林改错》:黄芪党参甘草白芍当归白术山萸肉枣仁、枸杞、破故纸、核桃肉)内服。

猜你喜欢

  • 白对叶肾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 曲转处

    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可活动的关节部位。

  • 声哑喉痈

    病名。系指患喉痈而又声音嘶哑者。多因火毒上炎所致,但亦有由肺受风邪而起者。《喉科秘旨》卷下:“受寒太重,肺脉闭塞以致声哑饮食难进,或有烂斑,右寸沉涩,脾胃脉洪大,背寒身热。”治宜温散寒邪,利咽开音。用

  • 脏毒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三。①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五:“然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②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医学入门》卷五:“自内伤得者曰

  • 郄穴

    经穴分类名。见《针灸甲乙经》。郄,是间隙的意思,经脉之气深聚之处的穴位称郄穴。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郄穴一个(见表),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

  • 热膈

    五膈之一。《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热鬲之为病,藏有热气,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骨烦四支重,唇口干燥,身体头面手足或热,腰背皆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赢瘦少气及癖也。”参见五膈条。

  • 腐苔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 产后呕吐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因产后恶露去少,败血散于脾胃;或产后血去过多,而气独盛,以致气逆所致。败血散于脾胃者,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兼见腹胀;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出现呕吐。同时伴有恶露下行

  • 肝木

    ①指肝。五脏合五行,肝属木,故名。②推拿部位名。见肝经条。

  • 鬼排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一。即鬼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