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头维穴部位。《灵枢·根结》:“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楼英注:“颡大谓额角入发际,头维二穴也,以其钳索于耳上,故名钳耳。”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系因风热蕴积,入里结实而致。证见口中气热,大便闭,小便赤,饮水不止,苔黄燥。宜大黄丸清泻里热。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文主要讨论耐痛问题,故名。篇内讨论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耐痛程度亦异,凡体质强壮的人,多能耐痛,易于接受针灸的刺激,同时对毒药的耐受力亦强;相反,体质衰弱的人,多不耐痛,对毒药的耐受力
病名,又名暴泻、暴注,指小儿急骤的泄利。《诸病源候论》:“小儿卒利者,由肠胃虚,暴为冷热之气所伤,而为卒利。热则色黄赤,冷则色青白,若冷热相交,则变为赤白滞利也。”治热利用香连丸;治冷利,用理中汤;治
即季德胜蛇药,见该条。
十剂之。或作泻剂。用苦泄通利药物组成,具有清除闭阻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张从正曰:实则泄之,诸痛皆实,痛随利减,芒硝、大黄、牵牛、甘遂、巴
经穴名。代号DU22。出《灵枢·热病》。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2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颞浅动、静脉与额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小儿惊风等。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多因郁怒伤肝,肝气犯脾,湿热下注所致。症见阴户肿胀作痛,或小便涩滞,下腹部不舒,甚则伴有寒热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蛇床子、地肤子、黄柏、防风、苦参煎汤熏洗。
指大便秘结。《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详大便秘结条。